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教学设计一

2022-03-19 10:51: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教学设计一》,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教案,语文,高中
《雨巷》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析意象,把握诗情。 2.品语言,体悟诗韵。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 2.体会诗歌中“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丁香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味,解读作者感情,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必须知人论世。 教学学法】

情境法、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到阴雨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给我们带来些莫名的忧郁和不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心情又很难准确地把握,然而,在细雨如丝的江南,在那悠长寂寞的雨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位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进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析意象,把握诗情。 2.品语言,体悟诗韵。 三、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徨: 寂寥 彳亍 颓圮 ....息:

四、初读诗歌,感悟诗情

听老师泛读,注意读的停顿,并进行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请用一个字概括你读完、听完这首诗歌的感受。

(明确:答案不唯一,重在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可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进而引出“美”的体验)






2.探究追问:并找出诗中传达情感的词语。

(明确:此处学生答案一定会多样化,可以梳理一下循序渐进,由情感的哀怨凄美入手全篇品读。寂寞、哀怨、彷徨、惆怅、凄婉、迷茫) 五、再读诗歌,品味诗意

1.引导思考:为什么明明是凄婉、哀怨、惆怅迷茫的心情,却让我们感觉那么美? (明确:因为作者是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情感)

2.合作交流:作者用到了哪些意象?各自有何特点?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雨巷 油纸伞 篱墙 丁香) 雨巷:如愁细雨 幽深、寂寥之巷

雨,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贺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古典诗词中那绵延的细雨带来的是无穷的惆怅和感伤,成为闲愁几许的经典影像。而小巷悠长、狭、寂寥,给人以压抑之感,当如愁的细雨飘在幽深寂寥的小巷,使得诗歌萦绕着幽怨,愁郁的氛围。

油纸伞:怀旧、古朴、典雅、朦胧

油纸伞,最早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的少女玲珑的舞蹈中,这里却出现在了如丁香般的姑娘柔美的肩头。油纸伞给人一种怀旧、古朴、典雅朦胧之感,与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暮春时节寂寥雨巷中,一场风雨,平添了氛围的冷漠、凄清,一个抒情主人公黯然销魂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篱墙:阻隔、期盼

篱墙是一种重要意象,篱墙里面是我家,离墙外面是天涯。它往往代表阻隔,同时也是一种期盼,墙的那一边可能就是盼望的人,但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增加了感伤的味道。 2.合作交流:参看丁香图片,阅读有关丁香的诗句(唐代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代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宋代王十朋“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分析作者为何要选取“丁香”这个意象以及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明确:1)丁香的意象内涵——美丽、高洁、愁怨。2)作者的古典与浪漫情怀——望舒二字源于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六、探讨主旨,议情感美

1.自主探究:作者为什么在雨巷徘徊?诗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心愿的句子。 (明确: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合作交流:这个“丁香姑娘”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明确:在欣赏诗歌中有个永恒不变的原则,那就是知人论世,若对其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有所了解,那对其作品往往就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介绍知识卡片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总结梳理观点。






个人经历: 一场天花给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瘢痕, 常常被当作取笑的把柄,诗人的性格从此变得非常沉郁。大革命失败匿居松江期间,诗人对施蛰存的妹妹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爱情之花终未结果。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总结梳理观点:

观点一:认为丁香姑娘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作者期待已久的恋人,诗歌表达了追求爱情而不得的感伤。

观点二:认为丁香姑娘是虚幻的,象征作者的理想和追求,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理想无法实现的惆怅。

观点三: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

最后通过谢榛《四溟诗话》中的“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说明“诗无达诂”的观点。 七、赏味语言,品悟诗韵

1.合作交流:有人评说戴望舒的诗有“诗体的散文美,诗境的朦胧美,语言的音乐美”,请结合文本,谈谈该诗“语言的音乐美”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韵脚舒缓悠扬,2)词句的重叠,3)诗节的复沓。

2.练笔:请在《雨巷》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或者选择《雨巷》中的其中一个意象发挥想象,写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

3.探究:有人评价戴望舒的诗歌“阴柔有之,阳刚不足”“耽于情调,缺乏风骨”,对此你有何认识? 八、板书设计











雨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6c2c7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d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