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思成先生

2022-05-01 09:20: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梁思成先生》,欢迎阅读!
梁思成,先生
浅谈梁思成先生

2011221102510011 播音与主持艺术 罗婧如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梁思成 当提及梁思成先生,最初的反应一定离不开他的父亲——一位改良主义者,主张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拯救民族的梁启超先生。因为这一封建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历史性,凝聚了众人的眼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除了身为名人后代的梁思成先生,在近代建筑史上不能忽略的历史地位。

梁思成先生于19014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正值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第三年。而他的一生也与清华有着不解之缘,成长岁月在清华度过,1915年至1923年间,他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当时是留美预备学校)学习随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46年,他创办清华建筑系,奠定了清华在建筑学中不可取代的学科位置,尔后一直在清华工作直至1972年病逝。

作为我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创者,他更在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28他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现代教育史第一个建筑学系。1931年起他在中国营造学工作,参与了多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宋代《营造法式》专研及古木构建筑的发现,为我国建筑研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自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沉的民族自尊。 于他个人自身的性情来讲,单纯的成长经历,使他的个性也尤为单纯,甚至可以说是一直保持着像儿童般样,拥有对这个世界无穷的好奇。在一个以自由民主为荣的国家、世界环境中,以他的本性就可以得到无比荣耀的地位,务须任何其他人为的修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凭借自己的学术成果,于1947年到1948年访美讲学,同时参与了知名的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回国后投身教育界,开始精心创建自己理想中的清华建筑系。以他的培养目标而言,建筑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最本质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时间的历练给予他的不仅是成熟更是再一次明确人生的目标。

“平易近人,诙谐幽默自由民主”这些个人的特质和他自身出于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也使他在学生中赢得了尊重,被大众誉为中国的国宝。他建议自己的学生说:要喜欢自己的职业,创作要有激情,否则在技巧上无论多高明也是只有匠气,而无灵气。得有想法,有立意。不要挑挑拣拣的,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你才能体会到,你是一个可爱建筑师,这个职业是个很好的职业。在他看来,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建筑于他而言早已成为生命中无法割舍的存在。

他很重视表达能力,他说:你想得很美没有用,你得能说出来,说得很简短很清楚,说得别人能接受,这是很不容易的。在他的讲演有评价提及到:”‘形象感特强,情理交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的,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辉,他的


象一团火一般的’”。他也在每天与夫人林徽因、挚友金作霖神采飞扬的聊天中保持了自己的青春,所以他说:不要轻视聊天在生活中细枝末节所发挥的作用 这位被称为国宝的先生,却称自己是个笨人。看到自己当年详尽细致的西洋建筑史笔记时他说:没什么,这是笨人下的笨功夫,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严谨的作风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在清华的课堂上,十多分钟的功夫,他边讲边画,就在黑板上一步步呈现了罗马建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为哥特式的过程,让他的学生叹服。而他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来自于他工作计划性极强。对一个问题,他能很快地定出计划然后完全按计划执行。作为一名建筑学者,他强调的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特色。他做到了,才得到大众的承认。同时他的性格也具有中国古典的内敛和自省。他说:要经常寻找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错误。”"自得其乐、自以为是而导致的结果就永远不能进步。也许这些性格中自省的元素的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导致了他在新中国一轮轮的政治学习运动中,曾尽全力的试图跟上革新的步伐,从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在他的内心,他无法不坚持曾认定的信仰。

在梁思成先生的生活中,我们无法忽略的是与他相濡与沫的夫人——林徽因,在他的生命中无可替代的存在。梁思成先生曾坦言道,林徽因是他生命活力的催化剂。在两人相处的时间中,无形间也会令他面临着思想方面的压力,这也促使他不断地学习考、不断追求美的愉悦。“美、风度、热情、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些形容词都是近旁的人见到林徽因时对她的描述,甚至还有林洙在她整理编辑的书稿中曾提及的: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的描述。她说: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在林洙所整理的书中有很多林徽因的照片,第一眼看上去只能称为是一个皮肤很好、相貌平凡、略显稚嫩的女士,但是其中所散发出的气质足以证明是一位迷人的女士。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他们都能够自由地保持着自己的本性,而在今天,做到这点却很难。社会、家庭总在不断向你提出“额外”的难以企及的要求,让人无所适从。

他们夫妇两人的生活可以用梁思成先生曾提及的话来形容:兴会淋漓。这也是梁启超先生在教育子女时,对他们唯一的要求,这一点不仅是当时,即便是在今日也是非常难得。他们追求生命的趣味,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对学问: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学问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对子女: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到人格修养的全部,但学问上之熏陶,影响也非小。听起来非常亲切。

假设在梁思成生命的最后时刻,林徽因还在,他一定会清醒很多。在文革那个炼狱般的年代,人的基本尊严都已经被撕得粉碎,如若坚守已经变得奢望,不妨以坦荡含纳一切,直至光明重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68897f168884868762d67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