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欢迎阅读!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薛宝钗
红楼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
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着,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刚知道有红楼梦时是在幼年,拜读红楼是在中学,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认为她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而现在,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情感所取代??
纵观整篇小说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薛宝钗,她容貌美丽,在大观园中与林黛玉并称双美;她才学之高,也只有林黛玉可与比肩;而她丰满的多棱形的性格,不仅在贾府大观园独一无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喜欢的是薛宝钗的才情,气质,端庄稳重.
薛宝钗的学识,在大观园中算是最扎实、最全面的。她虽然没有黛玉的作诗的巧,每每作诗也逊黛玉一筹。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着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这是作者在作品中队宝钗的肯定。
宝钗的性格,宝钗较黛玉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但有人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林黛玉
母亲早逝,父亲不在身边,命运挺可怜,再加上当时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她又不是贾母嫡孙女,多少有点觉得不自在,而又偏偏寄人篱下,估计黛玉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太好,就造成了她压抑的性格,很多心,又很爱想太多。”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往往说话过于尖锐有意无意中刺伤他人。很多心,很爱想太多,也是她早逝的原因之一吧!她又重感情,很叛逆,又有点偏执。而且对感情也是很专一的,喜欢宝玉也喜欢了很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她的爱情她希望自己能做主,所以她对那个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也是有意见的,而且意见很大。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这些姐妹们喜欢薛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黛玉,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贾家三小姐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贾家三小姐贾探春的判词。作者曹雪芹在为贾家四位小姐取名时已暗藏深意,元迎探惜—原应叹息,这四个字不仅暗示了姐妹四人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贾府的兴衰史,最后落得春逝去,只叹息的结局。
出落于同一个家族的姐妹,因地位和经历的不同,造就了迥异的性格。元春早年入宫,在书中出现的次数极少,暂且不提。迎春生性懦弱,不敢出头,从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却不追究,并且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就可以看出,她这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容忍心理,最终让她“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惜春是四个姐妹中年纪最小的,根据书的内容来说,她确实也是个苦情的角色。父亲忙于炼丹,母亲早逝,自幼在贾母身边成长,亲情的缺失造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这一点在抄检大观园,惜春不仅不为自己的下人求情,还执意要撵人出去时便可看出,难怪尤氏说她是一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但是惜春让人心寒的同时,也隐隐的让人不自觉的心疼,毕竟“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何等惨淡的景象。
与其他三位小姐不同,作者在探春这一人物的描绘上用了更多的笔墨。 探春刚出场时,便有这样的描写:“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与迎春一样,同是庶出,却比迎春多几分才干和担当。王熙凤抱病休息期间,大观园内的大小事宜都由李纨携探春和宝钗处理,园中姐妹众多,单选她与宝钗、李纨共同执事,可见其能力不凡。再一体现她才情的就是起诗社一事。请帖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可见虽然探春是女孩儿,却有巾帼不让须眉之魄力。在那个时代的官宦人家,主子大多对下人冷淡无情,但是有一个画面确是动人的。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不准检查自己丫鬟的东西,这种对下人人权的维护和尊重,正是封建社会所缺少的对人性的关爱。再说她当着王熙凤的面打人,将她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彰显到了极致。怪不得贾府上下都说连王熙凤和王夫人都要让她几分,可不管探春本身有多优秀,庶出的身份始终是她的心结。不争气的生母赵姨娘和弟弟贾环,多多少少给她的地位带来了负担。然而这一切都不是她能选择的,也正是如此,过分的自尊才在探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贾探春的聪明才干毋庸置疑,只是不该生于末世,满腔热血无处挥洒,贾府衰落之际,只得被迫远嫁。对探春来说,远嫁免于一死,到底是福是祸,这一点不得而知,只令人惋惜,如此才高志远之人,只得留下一句“奴去也,莫牵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67278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