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视阈下的高校师生冲突成因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学视阈下的高校师生冲突成因分析
摘要:从社会学的冲突理论视角看来,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和教学制度四个方面都有着引发冲突的可能。教师忠诚于群体的角色定位、学生对不平等合法性的质疑、师生双方对自身及对方的角色认同差异以及教学制度中隐含的强制力量和主观定义等是冲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师生冲突;教师;学生;教学制度
于是有些人认为,高等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不再是国家的责任,而是一种消费,是一种服务消费。很多大学生也觉得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一个受教育者,而且是这种服务消费关系中的一个教育消费者。高校是服务机构,高校教师是服务者,需提供教育服务。“管理者”与“服务者”,“被管理者”与“消费者”,显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在师生交往中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其地位、权利和义务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样有差异的角色定位,势必会使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冲突。
另外,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也日益觉醒,他们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据“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状况“很满意”或“较满意”的分别为54 95%、53 53%,44 93%、62 31%、51 84[2]。可见,目前高校的教师离大学生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的生源较以往相比发生较大的变化,大学新生水平和高校的培养质量都有所下降。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认真,对学生的角色期望也不能满意。在对彼此角色期望值都偏高的情况下,双方难免发生冲突。
四、教学制度方面
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Collin)认为,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支配他人的主观定义、不平等和强制力量三方面[3]。
目前高校的教学制度突出地体现了这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制度包含强制力量
高校的课程设置制度包含着巨大的强制力量。大学课程的设置在招生计划中就已做了规定,某一专业均有相应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中又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总计不少于十几门课。必修课的内容难免与大学生的兴趣、志向发生冲突。另外,选修课的数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显得太少。大学生对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权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他们有的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的甚至对所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不良情绪直接反映在学生对待课程执行者——高校教师的态度之中。可見制度的强制力量可引发师生冲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45c0d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