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

2023-02-09 06:07: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欢迎阅读!
无为而治,老子,论文
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

摘要:在老子思想中“无为”这两个字,基本上可以涵盖老子思想的实质和精华。在很多人眼里,无为就是老子和老子思想的代名词。一提到老子,人们都会很快地想起“无为”这两个字。老子的无为之论,可以讲是对人类所有想象和行为以及一切有为的超越、制衡和批判。就这一点,无为之论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自然规律的积极有为的思想,是一种在何时“有为”、在何时“无为”以及在哪些方面“有为”、在哪些方面“无为”的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着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管理;无为而治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道”。“道”作为一种物质性实体,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 “无名, 天地之始; 有名, 万物之母。”作为规律, “道”又包括“天之道”和“人之道”两方面, 世上万事万物只有依照“道”而行才是合情合理的。它有规律地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

殆。”“道”本身所体现的是“无为”。天下万物由“天之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可见它的一切都是顺乎自然而达到良好的境地。因此,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在治理国家上若能效法自然无为的法则, 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从而,达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目的。

在《老子》一书中,至少有十章谈到无为,从此可以看出无为的重要性。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为无为”的结果[1]。以及上面提到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福,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进一步作了论述[2]。笔者认为,在《老子》一书中所有讲由其中心思想“道”而推至而出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顺其自然,不违背天理,不害物性。其“无为”的实质是“无违”,即是不违天理,不违大道,不违自然,不违常恒,不违无性,不倒行,不逆势等的“无违”。也就是不要只凭一己主观的任意妄为,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天理、大道以及物性等的条件下积极“有为”的管理方式。老子这种“无为而治”对现代管理者有一定的启示。下面谈一下现代管理存在的迷惑。

二、现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的.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管理者都会问自己,为什么我每天都在一刻不停地工作,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还有部分的管理者是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用在工作中还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司的目标。并不是这些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们对工作不够尽心,而是,他们在工作方法上存在


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自己哪些应该做,哪些应该不做,用老子的话就是说:哪些应该“有为”,哪些应该“无为”。而相对这些的管理者,有些管理者每天很轻松地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和目标,甚至这些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都不是在公司而是在旅游和度假,但是其公司和组织的运行一样很正常有序。不过这只是很少一部分的管理者能做到的,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每天精神和身体都很疲惫。笔者认为,或许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能给他们一定的启示。 三、老子“无为而治”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一)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的第一层含义是在企业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这就是汉代学者刘向所说的“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道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会遇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企业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相对次要的琐碎的小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的规模都在迅速地扩大和部门层次的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的、智慧超群的企业家,也无法事无巨细,事事“有为”。因为,任何一个管理人员的能力、体力、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法力无边的“神”,所以,一个高层的管理人员应做到在小事上“有所不为”,而在大事上“有所为”。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中,诸葛亮刚出山辅佐刘备,曹操即命夏侯淳“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坡,以窥新野”。刘备不得不在博望坡迎战曹军。作为军师,诸葛亮的职责是出谋划策,调兵遣将,布置战斗任务,反复地叮嘱诸将“各需依计行事,勿使有失”。关羽不懂得“抽身谋大计”的道理,十分不满地问道:“我等皆出迎战,未审军师却作何事?”诸葛亮答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冷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刘备毕竟比关羽、张飞高明,劝道:“其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这里,诸葛亮之所以坐守县城,不上阵厮杀,并非他胆小怕死,而是他深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在这里,诸葛亮可谓深知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精髓,并且运用于管理中且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二)在行为上要“顺自然而为”,不要“逆自然而妄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第二层含义是提倡“顺自然”之为,“不要反自然的行为”。“无为”并不是其表面的含义,并非禁止人们的一切行动,而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的有所作为和行动。“自然”是“道”的本性,因此,由“道”产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是“自然而然”,并非人为如此。(《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本性的。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派生的宇宙万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存在的形式与运作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179538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