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死读后感

2023-09-18 14:42: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之死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
心之死读后感

联系文中所写来看,我这样理解文章标题,“内心之死”——它指的是人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幸福或惊骇时,心脏在刹那间的“停顿”。那么如何表现这一特定情形下的心理反应,也就是如何完成这样的心理描写?我想,它就是本篇所要探究的问题。

当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我完成阅读后的事情。刚开始看到这篇文章题目时候,它表示什么意思,文章里面将会写些什么,又将如何展开,又会如何吸引我的阅读?我什么都不知道,完全陌生。

余华开始描述时候,也没有明确指向,而是通过他自己阅读中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他提到海明威和格里耶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和《嫉妒》。他写到:与阅读其他作品不一样,这两部作品带给我的乐趣是忘记他们的对话、场景和比喻,然后去记住从巴塞罗那开往马德里快车上的“声音”,和百叶窗后面的“眼睛”。接着他分别描述了《白象似的群山》里的一对男女在列车上的“声音”组合,描述了《嫉妒》里百叶窗后面隐藏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幕幕场景。把这两件事情交代完毕以后,他才明晰地抛出了自己的命题,即什么是心理描写?他的原话是:“海明威和格里耶的写作其实回答了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什么是心理描写?”他写作的命题一下子明朗化,像岛屿浮出了海面。

余华的笔法也清晰起来,继续寻找解答的途径。他例举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沃许〉,他写到沃许用镰刀杀死了丧失了人性的塞德潘之后,引用了一些详细的原文片段,来描述杀人之后的沃许的特定心理,沃许表现的异常安静。余华写到:“此刻的叙述展示了一劳永逸似乎的放松,福克纳让叙述给予沃许的不是压迫,而是酬谢,沃许理应得到这样的酬劳”


为了显示人物心理描写的多样性复杂性,余华放下福克纳,开始进入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文章中的主人公拉斯克尔尼克夫与沃许一样有着杀人的经历,而杀人后的呈现方式是长达全篇的疯狂的一系列行为。虽然主人公行为有着差异,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余华写到:“那就是当书中的人物被推向某些疯狂和近似疯狂的境地时候,他们都回立刻放弃心理描写的尝试。福克纳让沃许坐到窗前,给了沃许麻木和不知道所措之后的平静;而陀斯妥耶夫斯基则让拉斯克尔旎克夫继续疯狂下去”。余华最后提到的一位是司汤达的〈红与黑〉,他写到:“司机汤达的叙述里没有疯狂,但是他拥有了长时间的激动。司汤达具有与陀斯妥耶夫斯基类似的能力,当他把一个人物推到某个激动无比的位置时候,他能够让人物稳稳坐住,将激动的状态不断延长,而且始终饱满”

当余华列举完以上几位伟大作家及其作品之后,他本文的命题,也是困绕他自己写作多年来难题,也就是如何完成心理描写,已经有了明晰的答案。余华写到:“当人物最需要内心表达的时候,我学会了如何让人物的心脏停止跳动,同时让他们的眼睛睁开,让他们的耳朵竖起,让他们的身体活跃起来,我知道了这时候人物的状态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只有它才真正具有了表达丰富内心的能力”

看起来,本文就是一个提出命题解决命题而已。但仅仅为了完成它,用干巴的理论,单调的例子,机械的叙述,那就不成其为余华了,之所以是余华,当然与众不同。他采用迂回、对比、穿插、组合等方式,让五位作家及其不同的作品灵活有趣地在自己的行文里来去自如。他对每一位作家的风格都了如指掌,他说“海明文的叙述像晴空一样明朗”,他说“格里耶则要暗淡的多,如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eaa554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