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2022-04-24 14:3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写意人物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欢迎阅读!
人物画,多样性,写意,手法,表现
写意人物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作者: 孙媛媛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9



一、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影响

魏晋时期“瘦骨清象”的社会风气影响着中国画对人物的描绘,在注重结构描绘和表现“风韵”的要求下,注意笔法的细劲和转折。从顾恺之起,确立了“笔”在绘画中的地位,线从对形的依附中独立出来。谢赫“六法”中对“骨法用笔”的这一规定,使线的功能及表现方式也更加明朗。笔法的确立,正是对线的形态做出的硬性规定。宋代“文人画”开始,书法用笔的原则引入到绘画领域。明清时,人物画家辈出,皆以书法入画法,使写意人物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对西方造型观念的吸收,部分画家开始思索写意人物画在造型方式及思维上的一些问题,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将素描观念引入写意人物画中,造型的写实与准确成了评判写意人物画的首要标准。徐悲鸿的写实画风对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的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徐悲鸿相比,林风眠则对中西绘画的各种样式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了体现线的流畅性,他将壁画及青花瓷绘中湿润流畅的露锋线用于人物的表现上,与传统一波三折的书法用笔是不同的表现方法。线与造型皆从属于绘画整体的意境传达,可谓是对传统写意绘画精神的一个把握。他继承了传统的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要素,同时用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来重新释读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水墨画的变革中,留给了后人比徐悲鸿更大的启迪。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写意人物画更加注重的仍是造型与笔墨方法相互间的融合,不论是偏重速写表达的叶浅予、黄胄,还是以素描表现体面辅以山水皴法的蒋兆和、王盛烈、刘文西、李斛,以及以方增先、刘国辉、吴山明等为代表的带有地域特征的南方画派,在造型和笔墨的处理上,依旧是在书写笔法的范围内塑造形体。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画家吴冠中陆续发表了有关绘画形式美的随笔文章,以至后来旗帜鲜明地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从而引发了美术界关于形式美、抽象美、内容与形式的争论。吴冠中以自己长期对中西绘画的研究,将形式美自然地运用于绘画中,开启了抽象水墨的先河,对之后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在思想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整个80 年代,画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西方的绘画形式来改造传统的笔墨体系,创新成了当时的主流思想。著名的水墨画家卢沉对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手法与传统人物画的线墨体系相结合的方式持以肯定的观点,也影响了大批艺术家在保持笔墨特点的同时,对画面构成、人物造型等方面大做文章。

90 年代后,经过一个纯粹接纳西方绘画观念的潮流后,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冷静分析,将目光又重新投注到本民族文化中,既不单纯地强调坚持民族性,也不再单纯地搬用西方现代艺术,而是在试图将两者以更好形式融合的同时,注重自身情绪的表达,多种工具的使用将写意人物画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二、社会需求的影响

“线”作为基本的绘画语言,从类似抽象符号开始,到后来的写实、写意风格画,始终作为主要的造型语言被用于画面之中,但随着绘画手法的日趋多样性,表现题材的日益扩大,线条也就开始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王洽的“泼墨”,徐熙的“没骨”,米芾的“墨点”,虽不完全应用在写意人物画中,但也反映了当时线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古人寻找新的技法语言的心态。但是,由于从魏晋时期开始的理论体系一直是在围绕“线条”所提出,新的造型语言虽然被用在画面中,




却减弱了线条在塑造形体中的作用,书法的引入,也就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也使得一直坚持的理论能够得到继承与发展。传统绘画强调的是种超脱凡尘俗世的心态,悠然避世的思想,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下发展的中国画自然也就将含蓄、耐人寻味、讲究细微的笔墨韵味放在首位。

书法的引入,并不代表着写意人物画就此在线条上有了新的突破,因为,书法中的线讲究的是字的结构和章法,气势贯通于其中,而写意人物画注重的是形体,所以,书法的引用并不是完全地适合写意人物,但山水画、花鸟画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下,讲究的是含蓄委婉的笔墨法则,过度放纵的笔法是不能被画界所认可的,即使一些禅僧画家从梁楷的泼墨中得到了启发,风格突出却未能形成大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仔细把玩画面的时代已经远离。对于观者而言,有着书画底蕴的人们早已不是一个主要群体,各种画种的蜂拥而入也使得观众的兴趣点被分散。对于画家而言,工具材料的宽泛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必然会做出种种尝试。这样一个要求不断更新的大环境,自然也成就了当代写意人物画创作语言的多样性。

朱振庚将民间灶壁画的野性力量及神秘意味引入画面中。运用混以白色颜料的墨汁、大面积的色块、各种皴擦手法,甚至引入了立体主义的空间处理方式以及油画家用画刀处理画面的方式,使得他的作品达到了具有足够视觉刺激的目的。聂干因的戏曲脸谱同样将墨色与石色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书法用笔也被网格线所代替。黄一翰更是将广告美女、漫画形象用于画面中,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使之与水墨融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异于一般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与视觉效果。

墨色的渲染也成为一种表现方式,线与墨并用在画面中,层层积染的块面分割了画面,加上周围环境的衬托,强烈的黑白灰的对比,整体气氛被烘托,也给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在刘庆和、陈钰铭等的绘画创作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朴素的激情。

三、艺术观念的支撑

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提出:“‘意’乃指人的‘趣远之心’,而不是外界‘飞走迟速’‘高下向背’的事物中之‘神’,两者并非一物。”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苏轼的“写意”观点。对之后写意画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泽厚谈元代绘画时说:“既然重点已不在客观对象(无论是整体或是细部)的忠实再现,而在精炼深永的笔墨意趣,画面也就不必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样(实际上是借助于近似的自然物象),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的心绪观念就够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写意”也是在回归最初自由的思想状态。绘画成为了一种关注周围、关注自身的情感外露依托,成为一种精神的载体。就像田黎明的画面中充满的总是阳光、空气、水以及有着简单外表内心无所求的人物。画面整体宁静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着人生的一种境况,品味着一种透明的精神状态,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画家的追求也正在于此。如果说,80 年代之前大部分绘画中人物的形象与精神还融于统一的个体中,在当今一些写意人物画中,人的精神与形体便被分离开来。形体或变形或被分解,成为了一种载体。“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当今的社会,人作为个体,其内心独白与挣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渐复杂,人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与迷茫,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得当代许多画家不再看重形象的社会功能,更重视形象作为感受与经验的传达作用。这就使得笔法语言的主导功能淡化,即使是以笔墨为主的画面,也承载了各自不同的符号意义。武艺的散锋干涩的线条所造成的时空的荒凉感,李孝宣用缓慢固执的线条描绘着对现代都市人物与景观的病态与荒诞。同样的还有刘进安、周京新等,可以看到,表现技法都随表达内容与情绪而更加自由和随意。画家根据画面整体需要与个人情感处理画面,并开创出更深层次的笔法语言特色。




参考资料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83.

2](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62

【孙媛媛,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dd5d78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9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