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良好的私德

2022-04-24 07:3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注重培养良好的私德》,欢迎阅读!
私德,注重,良好,培养
注重培养良好的私德

------帅宏盛



一、正确地认识私德

一提起私德,不少人会感到佰生,也有人会提出疑问,还有人会摇头予以否定。那么到底存不存在私德呢?回答是肯定的,从矛盾普遍法则来看道德这个事物,既然有公德,就会有私德,因为矛盾总是相互存在的。公德相对私德而言,私德相对公德而存在,缺少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就无法成立。从历史上看,私德不仅存在,而且先哲前贤都非常重视私德,认为人无公德就“不能群”,而无私德则“无以立”。从现实生活中看,私德不仅存在,而且时刻在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言行,包括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私德包括起码的私生活伦理道德,经常提醒人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样,使绝大多数人在私生活中都比较谨慎,比较检点,都能循规蹈矩。既然私德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少人却要回避它呢?这里恐怕是认识上有障碍,就是不愿提这个“私”字。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其实,我们所提的私德与自私无牵连,完全是两码事。这里的所谓私,只是与公加以区别,是与公相对而言。如同上对下,右对左而言一样。不要凡提私都与自私联系起来。所谓私德通常是指家庭和私人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的伦理道德。私德并不是消极的东西。私德并不私,它包含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伦理道德。 二、私德培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大家几乎在重复着同一个问题,要提倡社会公德,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人心不古,这是为什么?客观上讲,社会公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但实际上,这里是否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基础——私德的培育?事实上,全社会,包括家庭(起码是大都数家庭),也都从孩子时期进行了私德的培养和熏陶。只是强调得还不够,认识上还不够统一,理论上还缺乏阐述。所以良好私德的培育不仅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甚至连提也不敢提。其实,道理很简单,私德是公德的基础,一个缺乏私德或私德不良的人决不会有良好的公德,也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上一些事业有成的人,崇尚的就是“诚信”。他们认为,一个不讲诚信的人难以立身处世。许多人交朋友,其择友标准首先是孝敬父母的人。进一步地说,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在社会上尊老爱幼?怎么能指望他爱集体、社会爱国家?虽然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实际上往往是孝敬父母的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才能为国尽忠。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贞,也凝聚着他对父母的孝敬,实践着父母的教诲。雷锋、孔繁森和千百万英雄模范有成长道路说明,一个人从小有良好的私德,从小知道关心人,长大了才能热爱社会,为社会奉献。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是事业上有成的人,大都是得益于有良好的私德。私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础。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良好的私德,社会才会有良好的公德。 三、如何培育良好的私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强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应以私德为基础。既然私德是公德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应该把私德的培育作为道德建的基础工程来抓。 (一)私德的培育应从继承优良传统开始。我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许多古代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积淀。千百年来,优秀的传统道德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的贤达又把优秀的传统道德发扬光大。涌现出了孔、孟等无数先哲前贤,尽管他们作为历史人物有其局限性。但经过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许多传统的美德却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我们共和国的三代领导人也都是受到优秀的传统美德的熏陶,


才成为德高望重的领导核心。这种德高,不仅是公德,其中包括重要的私德。他们不仅重视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身体力行,成为世人的楷模。我国有许多传统的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仍需要继承的发扬。我们应在全社会倡导良好的私德,以优秀的美德作为做人的行为规范。要把我国的传统美德整理出来,写成教材或通俗读物让这些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二)私德培养要从家庭抓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舞台,私德的培养首先应从家庭开始。法国的卢梭说:“家庭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权力和法律的作用是从这里开始的”。法国的蒙田在《随笔集》中写道:“最坏的不道德,始于我们幼小期的癖性;我们主要的教育就掌握在女保姆手中。”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家庭的启蒙教育尤其是私德的良好教育。不少先哲前贤不仅重视家庭教育,而且根据需要都制定有家训。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便是典型的一例。又如:赣南老区有的农民家庭堂屋正中悬挂一块家训木牌,有的上书“凡我子女,谨守家训,一阶平民;志在天涯,学无止境;一旦为官,清正廉明;报国为家,吾日三省。”有的把一些古训当作家训,如把郑板桥的(示儿)当作家训:“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英雄好汉!这些家训尽管文化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在于教会子女立身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走正道;大都是告诫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如何修身,重点是在培养良好的私德。由此看来,家训文化富有积极的意义,是加强社会主义认精神文明建设的“滋润剂”。私德的培养是通过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潜移默化。父母作为子女的天然的第一教师,必须时时给孩子做好样子。使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子女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在他们身上生根开花结果。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重先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也不在去做。否则,遗患无穷。 (三)私德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配合。私德虽是一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伦理道德,但从根本上讲也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未成年期,家庭教育固然很重要,但也不是与社会没有任何交往,因为家庭始终是社会的一个分子,所以人最终还是社会的人,不论公德还是私德,说到底是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利害关系。马克思说得好:“道德教育要求按照这样一条原则行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要实现完全平等和兄弟友爱。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私德的培育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私德培育即使十分有效,但如果一出家门就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良好的私德培育也是十分困难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给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少的影响。这些影响无疑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私德的培育,甚至使私德的培育面临一种挑战和尴尬。家庭教育孩子不要贪色,可大街小巷的录像厅如果播放色情片,则可能引诱幼小的心灵走上邪路。或者,孩子接受了尊敬师长、老人们的私德教育懂得应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可当他看到有的年轻人上下车抢座位和不给老人让座,则让座的道德观念很可能被动摇,甚至舍弃之而变成抢座位。所以,私德的培育除家庭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全社会都要重视道德建设,重视社会公德,为培养良好的私德营造好的环境和氛围。人们的私德和公德提高了,从而也就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d4fb1fbceb19e8b8f6ba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