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2022-12-27 23:5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欢迎阅读!
日语,专业建设,教学改革,高职,商务
浅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作者:刘爱丽,张汝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3



刘爱丽,张汝军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3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现状及课程建设与教学理念改革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职业活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新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踏实稳健地进行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等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提高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进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双证制;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35-03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和本科的日语专业有所不同,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生存而且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者们目前正努力探求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商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商务日语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就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论述。

一、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进行专业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以至于对区域商务日语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不了解,对学生的就业岗位没有很好的掌握,造成闭门造车的状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而部分高院校在确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所设定的目标没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没有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很好的对接。

2.高职课程教学设计高职特色不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素质能力为主,以基本的基础知识学习为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要服务于就业导向的主目标,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要与岗位职业的工作过程相一致,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此习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设计虽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但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普通高校教育设计思路,教学目的还是基本上与本科的教学目的相一致,也没有将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体现到所有课程中去。

3.师资队伍中缺少双师资格的教师: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所以职业教育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实践相适应。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师队伍构成中,大部分是来自毕业于师范类语言教育专业或普通高校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往往缺少职业及岗位实践经验。还有部分教师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的训练。由此,在针对职业变化进行教学研究,以及对教学计划、教


学内容进行改革,或者是遵循教育论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情境进行课程设计时,都会力不从心,难以真正做到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二、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的探索和改革

1.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会发展需要,以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综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也要与之同步。作为培养高职学生的阵地,高职院校就更不能闭门造车,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是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进行行业企业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其人才需求在职业岗位能力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相关能力,以及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通过对相关行业发展方向和商务日语人才现状及其发展状况分析,分析相关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同时,针对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形成分析结论,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社会动态需求、能够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提高实质就业率,进一步深化“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内涵,更着眼于学院的长远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商务日语人才。

2.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新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以商务活动及工作环境为背景,以熟练的日语综合应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进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以企业工作务为载体,通用工作流程来传授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达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在课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学生在自己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实践中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好导演。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不同的归纳教学法、演绎教学法、分析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等。

3.课证融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积极建设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证书教育的“双证制”,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性的办学特色,构建全面、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大连地区为例,至今有关日语等级及职业资格考试有: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J-TEST商务日语水平考试商务礼仪指导员考试,其中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组织时间比较长、范围较大,被行业及企业人士所熟知;J-TEST商务日语水平考试目前只有在上海和大连设置考点,考的学生相对较少;商务礼仪指导员考试2010年组织考试以来,由于组织时间较短,应考的学生较少,目前还不太被业内所熟知。因此,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2级,成为企业衡量职员日语水平的标准,也为企业考核新员工的首选条件。在商务日语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日语词汇量、语法、听力、阅读水平能达到考级的标准,而且也要他们掌握一定的商务日语知识。在日语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打好日语基础,使其商务日语水平有所提高,围绕这些能力的提高,开设一些辅修课程,加强指导学生的考级能力和听说训练能力,达到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训练以及取得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计划中现在基本要求学生取得至少一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贸员、实用日语、商务秘书等)。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当把这些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教学要求相统一,尽量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取得资格证书考试,帮助他们获取相关证书,这会促进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于高职院校的现状,教育部曾特别指出:“加大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强化与企业、行业的联系,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




4.校企合作办学:(1)加入行业协会,搭建“政、行、企、校”4方联动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积极主动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并与一些大企业加强合作,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为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整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资源,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测评和人才输送平台,为企业解决人才供给问题。及时了解政府的产业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2)校企互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与国际一流外资、中资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或“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形成校企互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的良好互助关系。可以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订单班,与组建订单班的企业分别制订订单培养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以岗位课程形式运行教学计划。岗位课程由合作企业派遣培训专员来校授课,学校选派专任教师配合指导,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3)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构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打造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中外、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客座教授主要在第二课堂为学生作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和订单班岗位课程教学工作。(4)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前的半年有偿顶岗实习依托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或“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的合作企业,全员落实学生毕业前的半年有偿顶岗实习(预就业),结合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日语和专业技能处理工作业务(在真实环境中经历应用语言和专业技能做事的过程,交付应用语言和专业技能完成的任务)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和与合作企业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由合作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考核。5)校企合作,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岗位,进行指导。依托合作企业,按照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协议”中“为甲方提供教师和学生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并指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的约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合作企业会提供岗位,并指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

5.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与检测,是第一课堂教学成果的具化与体现。第二课堂的交互学习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等的教育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来确定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标以及其活动时间。以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进行准确定位,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为学生首岗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例如行业专家讲座、各种大赛、以及各种校园文化节等。

因此,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改革,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原则,围绕加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的提高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客观分析社会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科学客观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绚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社会发展,2008,(10.

[2]舒兰芳.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1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cc200a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