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制教具及其在初一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实例》,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制教具及其在初一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实例
作者:徐娒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3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 要:数学是一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学科,新教改提出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就是考虑到有些抽象概念、定理性质难于理解,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观看演示性实验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知识。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一数学教学;应用实例
过去的十年教改历程中,数学曾经被去数学化,由教师丰富新奇的导入情境,有学生参与的热闹的课堂活动占主导,学生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但对数学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人不禁要问数学课还有数学味吗?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偏好使用自制的教具辅助教学或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大力开展直观教学,这样双方都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下面我以教学中的实例谈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演绎概念,产生矛盾,激发思考,引导归纳。
人教2001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第一节三角形的边中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教师制作教具,准备长度不同,白、黄、绿三种颜色的编织条各五根,大头针若干、透明胶带、硬纸板。先取三根长度不同,白、黄、绿三种颜色的编织条,将红、蓝、黄色吸管依次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白色和黄色共一端点固定在硬纸板上,黄色和绿色共一端点也固定在硬纸板上。(如图所示)
在讲解定义时,出示此教具,由学生观察,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无法完全首尾顺次连接,只能组成一条更长的线段,当转动白色和绿色编织条时,就使得这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了,白色和黄色、黄色和绿色共端点就是满足首尾顺次连接,只要当白色和绿色共端点时,就完全满足三条线段都首尾顺次连接,(如下图所示)此时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通过动态演示三角形的组成过程,能更好地理解定义中“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关键词,学生也觉得新鲜有趣,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节中对于三边关系的理解,过去常设置探究:蚂蚁从一个顶点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到达另一个顶点,选择最短路线,引用上学期所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进而归纳出三边大小关系。
规定白、黄、绿编织条各一根为一组,使得绿色吸管的长度小于白色吸管的长度,白色吸管的长度小于黄色吸管的长度。先将三根编织条组成三角形,再比较其中任意两边的长度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学生观察后便可轻松地归纳出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此时制作三套模型教具进行演示:都是由白、黄、绿三根编织条数次连接,使得绿色吸管的长度小于白色吸管的长度,白色吸管的长度小于黄色吸管的长度。
第一组白色和绿色吸管的长度之和小于蓝色吸管的长度;第二组红色和黄色吸管的长度等于蓝色吸管的长度;第三组红色和黄色吸管的长度大于蓝色吸管的长度。
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都无法组成三角形,第三组能组成三角形。学生归纳出三条线段中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组成三角形,这就是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都专注于研究三角形上,学习兴趣浓厚,数学课堂变得开放、活泼,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较以往好得多。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教师通过回收利用废品制作教具既解决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实际中提倡低碳生活的问题,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深层次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而并不包含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区域,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透彻,教师要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面对生活中的实物,实现实物与数学图形对接,充分利用知识的衔接性,由已学知识来探索未知,多发明创造各种造型奇特,符合学生和教学实际的教具,给教学活动增添动感。 参考文献:
[1]白彬.浅谈自制教具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文理导航:中旬刊,2011. [2]张四保,侯永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罗亭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a0a7a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