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2022-05-25 22:04:4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将相和》,欢迎阅读!
将相和
《将相和》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二)难

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层次

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的自然段。 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


“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自学课文。 5、交流自学情况。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 五、知识拓展 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 课堂小结: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 练习与作业: 1、写生字词。

2、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故事。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8c060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