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分作文范文-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勤动笔》,欢迎阅读!
《彼岸的芦苇》是我县评论家新秀国稳社的第一部评论文集。这部评论集包括“书与人”、“秦之声”、“序与跋”、“编与读”、“听与说”、“附编”六辑。除了“听与说”是其在某些座谈会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稿和“附编”是张兴海、何群仓等着名作家对他的评论文字而外,前四辑主要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
读罢他的评论集,我感慨万千:作者好读书,读书之多,是我所不及;作者爱读书,读好书,部部经典是我所不及;作者善思考,勤写作,精评论,且大量评论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是我所不及。
他的评论涉及面极广:第一辑“书与人”中包括余华的散文随笔创作、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残雪的《残雪散文》、张抗抗、孟晖及徐小斌的“名家漫步艺术殿堂”丛书、曹文轩的理论专着《小说门》、周一良的自传《毕竟是书生》、徐光和嵇箫桐合着的《教育无痕——一位中国妈妈的教育感悟》、余杰的随笔集《老鼠爱大米》、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唐弢的《晦庵书话》、丁言昭编的《郁达夫日记》、沈昌文的随笔集《阁楼人语》、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等小说创作;第二辑“秦之声”主要包括叶广岑的《梦也何曾到谢桥》等家族文化系列小说及其长篇生态文化札记《老县城》、张兴海的长篇历史小说《圣者老子》、何群仓的长篇小说《路上有狼》、赵丰的散文集《秋天备忘录》等;第三辑“序与跋”包括张芳红的诗集《花开的声音》、肖平的《肖平油画选》、何俊峰的散文集《故乡听雨》、惠智勇的诗集《峡谷履痕》、李志健的诗文集《人生履痕》;第四辑“编与读”主要包括“关于李明涛及其散文”、“关于景卫平的散文”和赵永武的短篇小说《离婚女人安小雅》等。
在作者所评论的诸多作家作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四位:
第一位是叶广岑,之所以对叶广岑印象深刻,是缘于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前两次提及都是在第二辑“秦之声”中——首次提及是在《情绪·情感·情调·情境——读叶广岑家族文化系列小说》一文中,第二次提及是在《像大山一样思考——读长篇生态文化札记》一文中,第三次提及是在第五辑“听与说”——《向叶广岑这样的作家学习什么?——在中国作协调研叶广岑挂职座谈会上的发言》一文中。读罢这些评论文章,我才得知着名作家叶广岑曾在周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八年时间,而她的散文集名作《老县城》就是在挂职期间写成的。为了写作,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至今未婚。《老县城》其实就是以“周山至水”为背景写成的长篇生态文化散文札记。为了这部札记,叶广岑先后两次扎进深山,体验生活。国稳社在第二次提及的文中写道:“全书分为《傥骆道》、《老县城》、《土匪们》、《老百姓》、《大熊猫》、《华南虎》、《众生灵》、《山与水》、《保护神》9章,以23万字和数百幅图片的篇幅,再现了迤逦的自然山水、古老的人文胜迹,为读者展示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质朴的山乡风情。”并高度评价说“长篇地域文化札记《老县城》的出版,填补了空白,弥合了遗憾,使周山至水不再沉寂。在作家叶广岑之前,似乎还没有人这么系统地、历史地对这片净土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和深层次的挖掘。”
另外,作者还在第三次提及的文中对叶广岑的精神力量给予了高度赞赏。他说“拿叶老师来说,她所经历的苦难,她所遭遇的坎坷,她成名前的默默耕耘精神,她抵抗风雨的心理成熟度,她生活中的人格完善度等等,我们具备吗?特别是她的坦然、大气和包容,我们具备吗?所以我们没能取得她那样的专业成就,是很自然的,也是公平的!......然而她带给大家的,却是一种氛围、一种气场、一种标杆、一种力量。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作者读书时的思考,也是我之所以记住和敬佩叶广岑的真正原因。
第二位是何群仓。之所以记住他,是缘于自己与他有过两面之缘。他是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当时自己经熟人介绍,想加入西安市作家协会,就先后找他两次,为的是让他在《西安
市作家协会会员登记表》上签字。首次找他,他没签,缘于我将表填错。第二次又找他,他不仅爽快签了字,还给我做了有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理论指导,令我感恩不已。没想到,何老师的名字却偏巧又出现在国稳社的评论文集中,且国稳社还对他的长篇小说《路上有狼》先后做了两次评论。首次评论是在《身份政治语境下的乡村叙事——评何群仓长篇小说》一文中,紧接着是在《生死绝恋中的人性悲歌——关于的文本细读》一文中。然而首次评论令我印象最深。在首次评论中,作者从“时代特征”、“地域特点”、“人性特质”、“戏剧特色”四个层面,对《路上有狼》从宏观角度做了精准的解读和评论。特别是“地域特点”部分的解析,令我印象颇深,尤其是小说中富有地域特点的语言举例,我都摘抄了不少,因为这些语言就活生生存在于我们身边,而我却不曾留意,更不曾将其用在写作中。然而这一点,却被国稳社发现,并在作品中加以评论,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尤其令我汗颜的是,让我心怀感恩的人的作品,我至今竟然还没读过。然而国稳社却不惜笔墨对其作品精读细剖,令我备受震撼:我现在读书,难得有这种思考,这不能不说是国稳社给我上了很好一课。
第三位是张兴海。记住他,早在上高一时。那时,我在周至中学就读。学校聘请张兴海来校为我们做了一场报告。他的成名作《死囚车上的采访》就是我当时的班主任白一凡老师推荐的。我记得很清,白老师当着大家的面说“这本书写得很不错!”。这就是张兴海给我的初次印象,然而却由于白老师,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又令我意外的是,却不巧又在国稳社的书里见到了他。这就令我倍感亲切。于是跳跃式地就将书翻到了《水的诗学——长篇小说意向解读》中。作者在该文中说“在结构原则上,《圣者老子》是一部不以故事见长、不以情节取胜的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可以当作小说来阅读,随时翻览、随时中断,不会影响阅读效果。它的理想读者,更在乎的应该是其中丰沛的艺术含量、繁茂的文化元素和频密的意象安排。”尽管这部小说,我也未曾读过,但作者精准的点评,已经激起了我阅读的欲望。
第四位是惠智勇。记住他是缘于他就在我身边。惠老师几年前曾担任周至职教中心政教处副校长,当时也是我的领导。他爱文学,也爱写作。曾自费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散文集,一本诗集。而《峡谷履痕》便是他的诗集。当他好心好意将自己的这两部呕心之作免费赠送与我的时候,我只是随便翻翻而已,至今都未曾读完过。意想不到的是,国稳社却在《生活的歌者——惠智勇诗集》一文中,对其诗作进行了精到的点评,还以诗集中《致爱妻》、《山村的石磨》和《山村剪影》为例,加以分析解读,并中肯评价说“他的诗,是其生活经验的高度浓缩,是其生命阅历的诗情观照,是一些十分质朴、非常结实的文字记述。”
现在细细想想,惠老师其人其作,果不其然。然而让我重新重视和认识惠老师的,却是国稳社的这部评论文集。
最后,他在文末除了对惠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外,还对其提出了切中恳请的建议:“智勇有他的使命——教书育人,有他的岗位——教育行政管理,在尽好各种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还秉持浪漫的诗心,可见他不是以此来装点门面闹着玩。既然有志于此,不妨沉浸古今中外诗史长廊,在经典的浩瀚汪洋里涵咏、揣摩、赏析、取法,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努力写出更精粹、更含蓄、更富诗意的精进之作。”
难怪,国稳社能够成为西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从他恰如其分的评论性文字中不难看出其高洁的人品。
一言以蔽之,读了国稳社的《彼岸的芦苇》,我收益良多,简而言之,就是要像国稳社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勤动笔。唯有如此,才能得益于书,书为我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54868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