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政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素材人教版高一.docx》,欢迎阅读!
【重难点知识解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一、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
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原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
和水 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会带 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消费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 的总过程的最终目的。
2. 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消费类型
1. 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服务)。
2.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特点是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 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贷款消费(适用对象是大件商品;消费主体是收入稳定且未 来收入预期乐观者;实质是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和租赁消费(适用对象是消费者使用的 次数有限、又不想收藏、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不划算的耐用消费品;特点是商品的所有权不 发生变更,消费者只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比买便宜)三种。
3. 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 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 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这时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三、消费结构
1. 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消费结构可以反映消费水平。
2.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 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是国际上衡量消费水平的通用指标。
※四、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包括当前 的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和物价水平。
1.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 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 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 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 收入减
少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要提高居民 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乐观的收入预期。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
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所以,国家要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这是物价影响消费的原因)。
(1)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
下跌, 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
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消费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
不同 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消费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消费 量的急剧减少),对高档耐用品消费量的影响比较大(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消 费量的迅速增加)o
(3)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消费,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
格变 动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消费会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 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的消费会增加,该商品 的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的消费会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消费会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品的消费会 减少,该商品的互补品的消费会增加。
3.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甚至购买的方式、商店的位置、服务态 度、
售后服务与保养,对人们的消费有影响作用。
4.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
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五、正确的消费原则 (1) (2)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不抑制消费也不超前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不搞情绪化消费,
注 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
(3)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
人的 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 概括为“5R”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 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f8df33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