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

2022-03-29 10:47: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始作俑者》,欢迎阅读!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考证

始作俑者是一个常用的成语,但它的意思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主流词典对它的解释都是首先做某种坏事的人,这种解释的来源大概是郭沫若,再上至朱熹。但现代考古学证实人殉在前,作俑在后(黄展岳),由此推知的结论与主流解释相左。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它的意义。 一、现代词典的解释

1、本指第一个造俑殉葬的人。《孟子·梁惠王上》4:孟子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说:“孔子说过,‘第一个以俑殉葬的人应该没有后代吧!’因为俑像人形而用来随葬。〗俑,古代殉葬用的土偶木俑。古代奴隶主贵族死后以活人殉葬,后来随着生产力提高,遂改用土偶木俑随葬。而孔子认为是先有“俑”,后有人殉葬,所以他对“始作俑者”深恶痛绝。后以“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蔡希勤 编著.四书解读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5.349.

2、词义: 当初发明用木偶殉葬的人。俑: 古代殉葬品, 用木头或陶土制作的偶象。比喻首开坏例的人。

余清逸 主编.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743-744.

3、始:起初。俑:古代用于殉葬的土制或木制的人像。最初制作俑的人。比喻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张林川 主编.中华成语全典.武汉:崇文书局.2010.966

4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谓创制殉葬人偶者丧失了仁德。《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朱熹 《集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矣。反映了孔子仁学中尊重人的进步因素。后多在贬义上指不义之事的创始者。

赵吉惠,郭厚安 主编.中国儒学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759. 二、经典解释

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第四章 2、东汉赵岐说:“俑,偶人也,用之送死。仲尼重人类,谓秦穆公时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夫恶其始造,故曰此人其无后嗣乎。焦循:孟子正义·卷二》注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3页。

3、朱熹:“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当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4、杨伯峻:“古代最初用活人殉葬,后来生产力渐渐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了供给本人的必需生活资料以外,还有剩余可供剥削,于是人才被稍加重视,逐渐地不用来殉葬,而改用土俑和木


俑。《孟子译注》

5、我认为当灵与俑之用先于用人殉。所谓‘涂车当灵,自古有之’,大抵在奴隶社会以前是用茅草人为殉,手工业进步后才开始用土木偶。过渡到奴隶社会奴隶领主们对土木偶不能满足,便率性用人为殉了。孔子反对人殉,故溯其根源,反对‘始作俑者’《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0页。

三、相关论文的探讨

1、马达:“始作俑者”考异 常州工学院学报第243 20066 观点同2

2、王顺:“始作俑者”辩诬 咬文嚼字,200205 孔子误以为俑在前,殉葬在后

3、涂白奎:“始作俑”新解 史学月刊,2000年第2 “俑”之本义是杀人以殉。

4、崇桂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新解 张家口大学学报,1996年第12 孔子对“俑”进行了文化意义上的延伸。在这句话里,“作俑”已是一切蔑视和践踏人的精神价值的思想和行为的代名词,换句话说,孔子希望没有任何类似于“作俑”的蔑视和践踏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事情再发生

5、牧惠:“始作俑者”的俑 学术论坛,198204 孔子因为作俑浪费物力而骂人

6、骆承烈:孔子“主张人殉”辩 破与立,197901 直接反对7,观点不明确

7、柏青:勃孔丘反对人殉说 北京日报,1974624

作俑代替人殉换了周礼,故孔子骂之 四、可探讨的角度

1、从孔子的思想探讨其对人殉的态度。

2、讨论孔子时代人们对人殉的认识,回应论文12的观点。

3、文本分析,从孔子其它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相类似的文本中分析始作俑者的可能含义。

4、讨论始作俑者是不是孟子借孔子之名而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9663210722192e4536f6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