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2023-01-26 02:5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欢迎阅读!
切口,大世界,任务,教学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作者:叶晓凤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12



摘要:本文围绕任务群教学,结合教材学情,阐述了《聚焦小说中的小人物》的教学环节设计;在情境描述中,就其中三个教学情境进行重点分析,即激疑导入、品读细节和延伸自我最后,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总结,作为日后教学的借鉴。

关键词:任务群;整合;小人物;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112

目前,任务群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所谓任务群教学,即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

任务群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确定与语文素养相关的某个主题,根据主题以及教材等学习内容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在具体语文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常用整合这个教学策略。例如在文本教学中,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可以跨越专题界限,将不同内容、相同主题的文章联系在一起向学生传授,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是整合式课教学效果良好的重要保证。

例如,必修二教材中不少文章塑造了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祝福》里的祥林嫂,《品质》中的格斯拉……作者在小人物的身上寄寓了丰富复杂的情感。编者希望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人物的赏析,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敬畏生命,善待生灵,热爱生活,将爱的火炬照亮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丰富的世界中,生活才更加精彩,人生才更有价值。”(专题一前言)这些为开展任务群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教学设想

必修二中写人的文章较多,整合从此处切入,扣住“小人物”组织课堂教学。结合专题一的“关于生命意识”的引言,希望在分析文中小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凡人物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这些小人物从中获得了什么?另外,为了区别于前面单篇教学的重点,本节课侧重于抓文中的次要小人物,引导学生鉴赏一些平常忽略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最后,为促成学生思维的递进深入,将课堂环节设置为:整理小人物———聚焦人物特点———研讨人物意义———拓展于己影响。因此,本节课教学这样预设:

1. 预习:整理出必修二文本中出现的小人物,你喜欢哪一个?

2. 导入:师生共同探究题目“聚焦小说中的小人物”。

要求学生着眼于“小人物”和“聚焦”两个词语。自由交流,教师不做定论。

3. 整理:必修文本中出现的小人物有哪些?请说一说。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课本中出现的小人物,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并为后面的具体分析做好准备。


4. 聚焦:哪个小人物的形象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说说原因。

教师示范举例《最后的常春藤叶》里的苏艾,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动作和表情等,带着研究的意识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特点、体会作用。

5. 研讨:我们为什么要“聚焦”这些小人物?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作者角度,构思刻画的意图;借此传达的情感态度;从读者角度,读到自己,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塑造自己,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6. 延伸:在你读过的小说中,有哪些“小人物”对你产生了影响?

引导学生调动阅读积累,深入思考某个人物对自己的触动,强化阅读的“个性化”,鼓励独特的自我认知,希望学生的阅读能由知道了解走向思考启发。

7. 小结:小说也是生活,我们这些生活中的“小人物”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情境

情境一:激疑导入———探讨课题引入思考

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反之,则会在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时遇到障碍。将《聚焦小说中的小人物》的导入定为研讨课题含义,是由本文整合课的特点决定的,准确地理解核心词语,才能有针对性地达成课堂目标。课堂设想是通过学生对“小人物”“聚焦”两个词语的理解,检查他们预习作业的质量,同时也为后面课堂探讨做好准备。

情境二:品读人物———细抠微处打开“脑洞”

小说刻画人物时往往会借助细节点染增强形象性和复杂性,必修二中的不少小人物的塑造都用了此法。教学中,应明确要求学生找出关于小人物的描写语句诵读,仔细品味其中传达的人物特点和作者情感。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次要小人物的细微处的描写语句,将之作为单篇课堂讲授的补充,在讨论交流中,由鉴赏引向研究。如教师示例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苏艾:“医生走后,苏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餐巾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走进琼珊的房间。”追问“擦得一团糟”表达了苏艾当时怎样的心理,为何要“拿起画板”走进病房。

情境三:探讨延伸———理解深意反思自身

英国小说家毛姆说:“小说家通过自己所讲述的事件、选择的人物以及对他们的态度,为你提供一种对生活的批判,因而引导学生由认识人物的特点性格到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就尤为必要。”例如,鲁迅先生给予在柳妈身上的既怜又恶的复杂性,是对弱者的怜悯,又是对弱者不知觉中充当刽子手的悲叹;高尔斯华绥在取代了格斯拉的“年轻人”身上没有安置市侩冷酷,他也只是无数平凡人中不同于格斯拉的一个,但一样在用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研讨中归结出这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更多面地感受文章的丰富性、体会生活的复杂。

把研讨中的认识带入延伸交流环节,要求学生谈一谈已读的某个小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反思自我的行为,从小人物身上汲取人性的闪光点,作为人生遇到困难时的照明灯。


三、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抓住“小人物”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掌控课堂节奏;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自主阅读整理,积极研讨交流,调动阅读体验反思自我的生活。从目标达成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算圆满。现将得失总结如下。

1. 师生课堂定位准确,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

从整理人物到品读细节再到探讨交流对自我的启示,都充分体现了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自由、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语文学习成为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

2. 教学环节设计精心,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自我本节课先从理解课题中的“小人物”含义入手,学生对核心概念阐释得是否准确直接可以看出预习作业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影响课堂后阶段进展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聚焦某个小人物,回到文本分析具体语句,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由小人物的特点思考其在文本中的作用,体会创作者的匠心。

“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节课结合专题一的卷首语,特别设置了“小人物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自由交流环节。在感知到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身上的特点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自我: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活在现实中的“小人物”,都在被“生活”这个“大作家”雕琢;在社会生活的洪流中我们会遭遇各种事情,会软弱、胆怯、自我、贪心,我们也能温情、坚韧、诚实、无私……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昂首阔步,热爱生活。

3. 课堂容量较大,对高一学生的能力预估偏高

这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完整,力图通过几个环节体现出思维的渐进性,把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启示结合起来,于是课堂容量偏大,所以在聚焦研讨小人物环节涉及的小人物不够多,自由交流启示影响环节显得略匆忙。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过于信任,于是在研讨分析“次要小人物”的描写细节时,学生的答案过于单一,教师在引导分析时花了不少时间。反思课堂,这两者可以通过降低课堂难度的办法解决,即课前明确“小人物”的概念界定,让学生准确清楚地锁定人物;在预习中提供分析范例,让学生模仿分析角度,多角度揣摩语句内涵。毕竟这是整合课,这是重新学习课文,不需要保留神秘感与新鲜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材学情调整教学策略,任务群教学为语文课堂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小切口,会交给学生丰富的大世界。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更加优化这种教学模式的细节,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完善自我,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2100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927fed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