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高丘而望远》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借古讽今唐玄宗荒淫误国

2022-08-16 14:1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登高丘而望远》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借古讽今唐玄宗荒淫误国》,欢迎阅读!
唐玄宗,李白,借古讽今,误国,荒淫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借古讽今唐

玄宗荒淫误国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翻译」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写作背景

《登高丘而望远》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




「赏析」

《登高丘而望远》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登高怀想诗。此诗从登山望远引出一系列的联想:表示对古代仙山琼阁等传说的怀疑,并嘲笑了秦始皇、汉武帝求仙的愚蠢行为,有托古讽今之意。全诗可分为三段: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山望远;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多用典故是此诗的主要特色。

唐玄宗时期的穷兵黩武



《登高丘而望远》此诗有借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


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世,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此九十一字中,有一部开元、天宝本纪在内。”



摘自唯美诗词网——李白《登高丘而望远》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www.weimeici.com/article/45325.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7a4d46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