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与地坛》教案》,欢迎阅读!
《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目标:
1.捕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启悟点、动情点。 2.探究情景关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3.明确生命的意义,感受深沉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地坛、母亲给我生命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双耳失聪后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凭顽强的毅力演绎了《我的故事》,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用精湛的医术为他人减轻痛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也是这样的一位勇敢的和命运抗争的典型例子。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感受作者的心,获得我们自己的体会。 二、课文研读 (一).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研读第一部分
1.提问:第一部分有几处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文中地坛的景物描写,折射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 3.提问:作者是怎样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 (三).集体研读第二部分
1.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明确:儿子残疾,又沉默寡言,独自上地坛,情绪变化无常,使本已痛苦的母亲更增了悲伤和恐惧,却又不知道为儿子做些什么。
2.母亲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你们觉得母亲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什么? 3.母亲对我做了哪些事,体现她那样伟大而又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一种怎样的情感? 4.怎样理解在文中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了五个“她知道”,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提到的“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这里的“车辙”和“脚印”的交织,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6.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呢?请认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从不同的层面说出道理。 四、作业布置: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学习歌颂母爱的名人名言。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学习史铁生的方法,回忆母亲为自己做过的事,对自己说过的话,设想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深厚的爱。以“设想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地坛------精神家园
第二部分: 母亲------生命航标 教学后记:
在学法上,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分别研读两个部分的内容。力求准确把握每部分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真正读懂这篇课文,它的鉴赏价值以及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就会产生。
在教法上,采用恰当的点拨,典型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批文入情的点,结合作者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体会关键词句的色彩情味,把握情景交融、心物交契的结合点,参照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作出综合,透视作者的心灵历程和人生感悟。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e94d6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