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让更多人有了上大学机会

2022-06-30 14:16: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扩招:让更多人有了上大学机会》,欢迎阅读!
扩招,多人,机会,大学
扩招:让更多人有了上大学机会

作者:暂无

来源:《民生周刊》 2017年第11



民生周刊》记者 郭梁

“如果我当时打了退堂鼓,我的人生轨迹会不会因此改变?”2017526日,34岁的四川汉子李燕平跟记者回忆起15年前的往事。

李燕平现在已经是重庆市綦江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绿化科科长,15年前,正是普通高校扩招三年后,李燕平享受到了大学扩招带来的“红利”,成为一名大学生,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 我来自四川农村, 一家人的拼搏, 最终让我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而在大学三年(专科)的学习和锻炼,为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李燕平说。

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燕平来自四川泸县,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孩子,虽然是家中独子,但家里世代务农,家庭条件并不好。2002年夏天,像无数个中国家庭一样,李燕平的家里迎来了他们全家人的一件大事——李燕平要高考了。

是能够顺利通过高考成为一名大学生,进而有机会生活在大都市?还是要继续像祖祖辈辈一样留在家务农?或者打起背包到沿海城市务工?摆在李燕平面前的路就这么三条。

李燕平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和同学们的备考压力有多大。“确实没有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难,但四川考生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所在的中学,每年也没有几个能考上本科的。”李燕平说,“我当时的成绩在我们那个地方算是中等偏上,恰恰卡在能不能考上大学的边缘,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哪怕上个专科也可以。”

李燕平是幸运的, 最终他的成绩刚过专科线,被刚刚建校一年多的河北传媒大学(当时校名是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录取。李燕平的大学梦实现了。“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扩招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最起码是给了我们更多上大学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可能我当年就是个落榜生,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了。”李燕平说。

李燕平出生的四川省泸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李燕平说,他的那些中学同学,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基本上就是两种生存状况,一种是留在老家务农,或者做点小生意;另一种则是加入外出务工大潮,到沿海发达城市做工,要么进了工厂做加工工人,要么延续泸县当地传统,做了泥瓦工。“他们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好,很多人现在的收入比我要高很多,但我觉得生活状态、生活质量还是不一样的。”

在李燕平看来,1999年之后的大学扩招,给了他改变人生的机会。

差点打了退堂鼓

如愿以偿进入了大学校门, 虽然只是高等专科学校,但李燕平还是成了同学中被羡慕的那一个。可接下来,李燕平要面对的,却是对学校深深的怀疑,还有对自己未来的重要抉择。


前文提到,李燕平在高考之后被河北传媒大学(当时校名是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录取。2002年,是这所学校刚刚创立的第二个年头,也是该校第二年招收学生,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学校的硬件软件远远无法跟公办高校相比。这在当时狠狠地挑战了一下李燕平的心理承受能力。

“ 记得当时报到的时候, 感觉学校太偏了,在石家庄的二环边上,挨着栾城。在去学校的路上,放眼望去全都是玉米地,当时就有一点被骗了的感觉。”李燕平回忆说,当时学校是跟精英中学、小学在一起的(河北传媒大学是河北精英集团旗下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与石家庄精英中学、石家庄外语小学、精英未来学校等同属河北精英集团)。“一个学校里面有大学、中学、小学,感觉有点怪怪的。当然后来学校慢慢发展壮大后,现在(河北)传媒大学的校区已经非常大了,跟当时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燕平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他说,如果当时因为对学校的怀疑而打了退堂鼓的话,可能人生又是另一个结果。“我感觉当时我是没有什么回头路的,回去意味着我得回家务农,或者跟很多老乡一样,去沿海城市打工。”

随后的经历也证明了,李燕平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毕竟是正规院校,当时的河北传媒学在师资力量上,为学生配备了河北师范大学的老师,在生活保障上也做得越来越好。李燕平说,他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那一年只有10个学生,同学们都开玩笑说,这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了。

在三年的专科学习时间里,李燕平不仅掌握了自己选择的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更是入学后就成为班长,随后又进入到学校的学生会、团委担任职务,充分发掘出他的社会活动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 5年,李燕平荣获河北省“优秀毕业生”,随后响应团中央的号召,被学校推荐选拔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2005年至2008年,李燕平在重庆市綦江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从事企业破产改制工作(西部志愿者),2007年他还获得团中央“优秀志愿者”称号。20088月,李燕平通过公务考试进入重庆市綦江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并工作至今,2011年至2014年还连续荣获綦江区“优秀公务员”称号。而在工作期间,李燕平又通过自考拿到了双本科学历。

李燕平说,是大学改变了他。

穷孩子的艰难求学路

谈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李燕平说,“像很多来自贫困农村的孩子一样,我那时候的日子也是挺不好过的。”

2002年夏天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对于李燕平一家来说,就相当于凭空多了一笔“巨额债务”。那时候的普通高校已经是全面收费了,也就是说,李燕平上学的所有费用,都得压在“家有薄田几亩”的普通农民家庭身上。“当时去报到就得交一万多,其中有2000元是家里实在没办法了,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这个钱直到我工作了之后才还上。”李燕平说,那个时候,每学期的学费就要6000多元,而他自己的生活费每个月只有300元。

李燕平骨子里有着四川汉子独有的倔强和顽强,为了省下每个暑假往返四川老家的几百元钱,大学三年,李燕平的暑假全都是在石家庄度过的。“其实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给家里减少一些负担吧。那时候,我父亲侍弄家里的地,妈妈每天来回20多里路去本地的玻璃厂打工,这样才能勉强把我的学费挣出来。”李燕平说。

那几年的暑假里,李燕平卖过书,也卖过水果,为了能把下学期的生活费挣出来,李燕平经常早上4点骑着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把水果拉回到学校附近小区的农贸市场叫卖。


李燕平说那时候还有被当地城管抓到过的经历。“也是锻炼一下自己嘛,其实我上学的那时候已经有助学贷款了,但因为当时也搞不懂申请贷款都需要怎么做,以后怎么还,所以也没有去申请。除了自己暑假里做做小生意,还有就是每个学期都有几百元的奖学金,总算顺利把三年的学业完成了。”李燕平说。

在那段岁月里,李燕平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在他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就因癌症离开了人世。“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个家,我父亲操劳一生,但当我已经可以反哺他们的时候,他却离开了我们。是父亲教会了我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李燕平说。

在大学扩招计划被推行18年之后的今天,有不少教育界的学者提出,如果当年扩招的同时,能够把助学贷款、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补助等方面做得更好一些的话,可能人才培养的效果会更好。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李燕平按照父亲的教诲一步一步走向社会,并有了今天属于他的幸福生活。当然,除了父亲,李燕平认为最应该感谢的,还有当年培养了他的大学。

李燕平说:“当年因为大学扩招,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有缘接受了河北传媒学的培养。作为一个民办大学,母校给予我们的是更多应用型的技能,还有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这让我们在大学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d7b201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8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