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鲁人版精品教案《大丈夫与浩然之气——孟子论理想人格的铸造》》,欢迎阅读!
大丈夫与浩然之气——孟子论理想人格的铸造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2.体会文章的内涵与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作品介绍
在本单元选文中,孟子一再肯定“志士”“勇士”,“大人”,“贤者”“君子”的卓异表现,他标举和称颂“富贵不能溪,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主张培养“浩然之气”,鼓励超拔流俗,这些都在历史上引起过较大的反响,他关于“舍生而取义”的论述,大义凛然,掷地有声,已经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在危难时刻坚持操守、崇尚气节的宝贵精神资源。
2.作者简介
教师介绍《孟子》的作者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二、朗读课文
1.生僻字注音。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课文,讲解生僻字注音: 行有不慊于心(qiè) 大丈夫之冠也(guàn) 死亦我所恶(wù) 箪(dān) 蹴尔而与之(cù) 修身见于世(iàn) 榱题数尺(cuī) 般乐(án)
2.学生结合注音自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待教师讲解。 三、字词释义
教师针对文章中较困难的句子,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讲解。
1.夫志,气之帅也:志是气的统帅。志,志向,意志。气,兼指体气、意气、气势。 2.行有不慊于心:慊:满足,快意。 3.术:指技能、职业。
4.由:通“犹”。
5.善与人同:指善于融会、吸取别人的优点。 6.路问:在路上发问。
7.舍我其谁也:除去我还有谁呢? 8.将之楚:将要到楚国去。 9.过宋:经过宋国。
10.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不去会见诸侯(以求官职),好像气量太小了吧。宜,似乎,好像。 11.大则以王,小则以霸:大可以使其(诸侯)称王,小可以使其(诸侯)称霸。 12.孔子奚取焉:意思是孔子(对于虞人的称赞)是取他哪一点呢? 13.以利言也:是从对个人有利来说的。 14.恒言:常言,俗话。 15.所欲:想要得到的东西。 16.得兼:都得到。 17.不思:不能思考。 18.立命:指人生得到依托。 19.尚志:(使自己)志行高尚。 2021为:不这样做。 21.般乐:娱乐。 四、文意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主旨。
孟子的理想人格体现于“大丈夫”,“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将“富贵”、“贫贱”、“威武”作为考核人格的三种标准,“不能淫”、“不能移”、“不能屈”分别对应仁、礼、义三种道德规范。对于“大丈夫”人格的塑造,孟子提出“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人心修养,是面对外界的诱惑、权势仍然能够遵从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是一种信念和意志相互融合的心理状态或者精神境界。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最高境界是“舍身而取义者”:“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坚持自己的道义和做人的原则,不害怕死亡,不苟且偷生。
【作业布置】
1.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名言,曾激励无数后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终生。请据此联系实际写一篇讲演稿。
2.阅读“相关链接”中《孟子的“浩然之气”》一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孟子主张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于我们今天提倡的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9b74ef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