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式入手读懂古诗

2022-04-09 05:11: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体式入手读懂古诗》,欢迎阅读!
体式,古诗,入手
从体式入手读懂古诗

高考考查所选的诗体主要是近体诗和词,偶尔涉及古体诗和散曲。近体诗和词在体式结构章法方面既同又异。抓住这“同”和“异”,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诗歌,甚至可以解答结构思路方面的题目。 1 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 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 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 是收束全诗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饔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解析答案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解析:该诗首句从春草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如果分阶梯、有侧重地把握这四个结构特点,不仅可以把握诗的具体内容、层次,更可以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及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准确解题奠定基础。

(1)“起”在古诗词中,“起” 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即时小练阅读 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

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 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承”在古诗词中,“承” 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是:①承上启下,②铺垫下文。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3)“转”古诗词中,“转” 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片”。“转” 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这“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即时小练:阅读 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

: 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4)“合”在古诗词中,“合” 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古诗词“合”的方式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即时小练:阅读 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凉、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81d09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d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