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填空题

2022-09-02 08:1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论填空题》,欢迎阅读!
文论,填空,古代
第一讲 一、填空题

1.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2. 《论语·阳货》《诗》可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 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形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 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 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的著名观点。

6.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按时间先后是《 典论·论文 文赋 文心雕龙 诗品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 为主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 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产生了巨大作用。

9.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 思想感情 “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 语言表达 21《文心雕龙》与《诗品》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22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 性情 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 性灵 ,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23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 自然英旨 (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24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作用。

4.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5.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 6. “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论文的悠久传统。

7. 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8.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提出了“以意逆志” 说。

9. 庄子、《庄子》 10. 教材指出:《庄子》祟尚 自然 、反对 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1. 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 12. 《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3.《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 意在言外 的传统,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讲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5《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的是毛公(亨)他是赵人.河间王博土。《后汉书·儒林传》说,诗序为汉代 卫宏 所作。

6教材指出:《毛诗大序》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7《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8《毛诗大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 二曰赋,三曰 ,四曰 ,五曰 六曰颂。因而提出了“六义”说。 9、志、诗

10、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佚文》篇)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应瑒和 刘桢。 4《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5《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 为主”“其会意也 尚巧 其遣言 遗妍 暨音声之迭代,五色之相宣。 10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会意”是指具体 构思 “遣言”是指 辞藻 “音声迭代”指语言的 音乐 美。 11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12.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是其内容, 是其表现形式。

13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 宙万物 的表现形式。如日月山川动植品类,则是万物之文。狭义的文当即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文章

14.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 三教合流的含义。 15《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 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16刘勰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 体裁 格与作家 才性之间的关系。 17.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体裁形式 ;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 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 才能 个性 18刘勰提出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因素: ,对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刘勰能兼顾而不偏废。 19刘勰在《体性》篇中把文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 繁缛 壮丽 “新奇”“轻靡”

20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 补假 皆由 直寻 (《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 25. 钟嵘把 滋味 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26. 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 风骨 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 风力 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只有“风力”“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27.钟嵘在《诗品序》中说: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 二曰 ,三曰 28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专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四讲 隋唐五代 一、填空题 1陈子昂的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提出了“兴寄”“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纲领。 2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彩丽竞繁而 兴寄 都绝”陈子昂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评。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 兴寄 ,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4.陈子昂的代表诗作《 》三十八首和著名的短诗 登幽州台歌 都是体现他的诗歌理想的兴寄深远、风清骨峻之作。

5.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 诗式 ,另有《诗仪》一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书中有所引录。


6.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而他关于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 意境 的创造问题。 7.情、境

8.韩愈在《答李朔书》中还继承了孟子的“ 养气 ”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9.教材认为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论中的“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修养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 精神 气质, 人格 境界,已不复是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 说.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 诗品 》的“ 滋味 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19司空图提出的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第五讲 宋金元 一、填空题

1.欧阳修晚年作《 六一诗 ,开诗论中诗话之一体。 2教材认为: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步趋韩愈,重申了 里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

曰格力,曰气象,曰 兴趣 音节 14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之极致有一:曰 入神 。诗而 入神 ,至矣,尽矣,蔑以加以!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15元好问是金代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也是重要的诗论家,他所写的《论诗三十首》绝句,上继杜甫的 戏为六绝句 下开清代王士禛、袁枚等人的续作,影响深远。

16.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 ”说。 7教材指出:李贽认为:《水解传》者, 发愤之所作 也。将之与司马迁的“ 发愤著 ”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同等的地位。 8.明代李贽的“童心”说理论观点与李梦阳、王世贞分别为代表的前后 七子 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后来公安派 性灵 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9.明代公安派以公安人三袁为代表,其中 袁宏道 是公安派的中坚。他提出了“ 独抒10.韩愈说:“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惟 陈言 之务去”的观点,使他的古文理论高于前人。

11韩愈在《送孟东野序》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鸣。„„人之于言也亦然,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从实质上看是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出的 发愤著书 —脉相承的。

12教材指出:中唐的诗歌理论,较为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艺术审美方面的探讨,可以诗论家司空图为代表;另一种是强调作品所表现的社会内容,这可以诗人白居易为代表。 13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与元九书 14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 而著,歌诗合 为事 而作”(《与元九书》)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15.白居易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的原则,主张要写得“其言直而切”,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这样写出的作品,必然会直白浅露。 16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 “长于 思与境 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教材认为这是讲 意境 的基本性质。 17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与境偕”的主张,材认为,“思”可以理解为创作中的 神思 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 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相互融汇,这就构成了作品的 意境 世界。

18.司空图提出的“韵味”对文的重要性,认为“ 道胜文不难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反对“道未足而强言”片面追求文辞。 3 诗穷而后工 是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一文里表露的比较重要诗论思想。 4.苏拭在《与谢民师书》中说:作文要“如 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 ,姿态横生。

5.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苏拭提出 随物赋形 的主张,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 6《送参寥师》一诗里.拭采用了佛教的 空静 来说诗:“欲会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讲到了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所构成的一种最佳精神状态。

7.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 论词 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 ”的著名观点。 8.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了对词创作的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 破碎 二、要有“ 铺叙 ;三、讲 故实 ;四、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 9严羽是宋代著名的诗论家,他论诗的代表作是经后人编辑成书的《 沧浪诗话 10严羽强调学诗要以 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的审美判断力。 11“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 兴趣 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诗入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12“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 滋味 。司空图所说的 韵味 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 13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第六首中说: 心画心声总失 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批判了晋代诗 潘岳 格与文格不统一的现象。 17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赞扬了陶渊明诗天然浑朴之美。 18 词源 》是张炎晚年之作,是李清照词论著作《 》之后最为重要的一家词论专著。 19教材指出:《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 雅正 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 清空 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 意趣 的审美要求。

20.张炎在《词源》中说:苏拭的《水调歌头》《洞仙歌》王安石的《桂枝香》,姜夔的《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第六讲明 一、填空题

1.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论诗著作主要是《 四溟诗话 ,一名《 诗家直说

2.教材指出:情景是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他说:“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四溟诗话》卷四)又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同上卷三)

3.谢榛主张情和景应该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决于“情景 适会 (《四溟诗话》卷二)

4.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 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 5.教材指出:谢榛认为诗有 理四格。这四格其实就是诗歌的四种审美类型。

6.李贽对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 性灵 ,不拘格套”的口号。 10袁宏道认为,当代诗文不可能传世,而“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劈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第七讲清 一、填空题

1.金圣叹称《 离骚 《庄子》 史记 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天下六才子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2 金圣叹 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 3.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 运事 《水浒》是因文

4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 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 人物 和中心 情节 。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闲情偶寄》)

5、李渔在《闲情偶记》说:“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

6、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问题。

7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一是“神于诗者,合无垠 ;巧者则有 情中 景中情

8.叶燮著作颇丰,尤以其诗学著作 原诗 内外篇著称,被认为是继刘勰《 文心雕 》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9.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分“在 者”即创作客体与“在 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0叶燮在《原诗》里把创作客体分为理、 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


识、力四个要素。 11叶燮认为创作主体四个要素中的 处于核心地位。 12王土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由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而成的《 带经堂诗话 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神韵 ”说。

13王士禛“神韵”说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14.沈德潜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诗论著作《 说诗晬 主张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教化,提出“ 审宗旨 ”说。 革命”的宣言。

10. 人间词话 宋元戏曲史 》是王国维在文学究方面最令人嘱目的研究果。

11. 王国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12.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 境界 ”说。 13. 王国维《人间词话》开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14.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15教材认为:沈德潜的“格调”指的是 体裁 音节 者,二者兼美,即是他认为有“格调”的作品。 16袁枚在他的论诗著作 园诗话 》中提倡“ 性灵 说,以与沈德潜的“ 格调 说相抗。 17“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这段诗论出自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所作的《随园诗话》 第八讲 一、填空题

1。刘熙载最为后人所推重的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著作是 艺概 2刘熙载的《艺概》包括 诗概 赋概 《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以文学评论为主。 3教材指出:《艺概》以少总多,以点带面,史与论并重且能互相生发,在写作方法上显示出刘勰 文心雕龙 影响的痕迹。

4.《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5. 《艺概》诗为赋心,赋为诗.诗言持,赋言铺,持约而铺博也.

6. 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 小说界 革命”,以与社会政治改良思想相呼应。 7. 梁启超在其前期诗论著作中,主张将“新 思想 “新 境界 “新 语句 ”与传统诗歌的“旧风格”相结合。 8. 梁启超“文界革命”的核心在于提倡大量引进“ 新名 “俗语文体”表达“欧西文思”

9.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主要体现在《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 《告小说家》等文章中。其中前者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的纲领、 小说界

15.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7a28ada26925c52dc5bf9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