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
作者:单志昂
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26期
文/单志昂
【摘要】诗歌翻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许渊冲先生通过对我国诸多的古诗词翻译后,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三美”论,正逐渐成为指导古典诗词翻译的标杆。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唐诗六首为例,分形美、音美、意美三个部分举例论证了“三美”论在这六首英译唐诗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美”论;诗词翻译;许渊冲
【作者简介】单志昂(199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翻译。
一、“三美”论
“三美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90年前。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这部诗学论著中,第一次提出了“三美”这一概念,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对我国近代诗词领域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后,鲁迅曾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提道:“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正是迁移于此。鲁迅先生的“三美”讲的是文章写作,许渊冲先生则将其与诗歌翻译相融合,铸就了诗歌翻译的经典理论。
许渊冲先生曾明确指出“三美”之间的地位和关系,首先,最核心的是“意美”,其次才是“音美”和“形美”。意境之美是最重要的,要在此基础上将“音美”和“形美”与之相融合。在翻译过程中,其翻译目的就是要确保译文的“意美”,这是翻译的根本目的;而“音美”和“形美”是从属于“意美”并为实现“意美”而服务的。
二、“三美”论在许渊冲英译唐诗六首中的应用
1. “形美”。“形美”即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的有机统一。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工整对仗,就唐诗而言,有五言唐诗和七言唐诗之分,无论是哪一种句式都十分整齐,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形式美感。许渊冲先生在翻译唐诗时尽可能要求译文形式工整,并根据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特点,用十二个音节来翻译七言诗,在翻译五言诗时,则是以八个或十个音节来代替。以下是许渊冲先生对王之涣《登鹳雀楼》和杜牧《清明》两首唐诗的英译:
On the Stork Tower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my sad hours?”
A cowboy points to 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
以上两首诗是许渊冲先生唐诗英译的典范,这两首诗分别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而译作中每行分别有八个音节和十二个音节,格式工整,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诗的“形美”。
对偶是中国古典诗词“形美”的另一个重要体现,为了实现形式上的对仗和美感,中国古典诗词大量运用了对偶句,而英文的诗歌大多是散句。许渊冲先生在处理古典诗词中的对偶句时,强调译文中要尽可能保留对偶,以此来传达中国诗词工整对仗的美感。许先生对杜甫《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的翻译堪称诗歌翻译的经典: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在《登高》一诗中,整篇都呈对仗形式。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可以发现“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猿啸哀”和“鸟飞回”等处的对仗都处理得极其自然,且按照每句十二个音节将其完美的对仗予以连接和呈现,“萧萧”和“滚滚”两个叠词也用“shower by shower”和“hour after hour”进行了精妙处理,极大程度上保留了诗歌的原汁原味。
2. “音美”。“音美”即音韵美。中华诗词音韵美主要来源于押韵的手法。押韵不仅可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衬托诗作的风格和情趣,给人更强的代入感。然而,汉语强调声调,而英语则强调重读,两种语言不同的特性使得中国诗歌讲究平仄而英文诗歌讲究轻重。为不损害原作的自然节奏又能使译作拥有自然的节奏感,许渊冲先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没有照搬中国诗词一二四句押韵的方式,而是采用了英文诗词中隔行或隔段押韵的形式,保留了原作的“音美”。例如,下面对李白《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翻译: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h,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The Waterfall in Mount Lu Viewed from Afar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incenselike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blue sky.
在上面两首诗中,原作均为一二四句押韵,而在许渊冲先生的译作中,均采用了英文诗歌中常用到的隔行或隔段押韵的形式,其中第一首诗的译作采用的是隔行押韵的形式: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而第二首诗的译作采用的是隔段押韵的形式:第一小段(一二句)押韵,第二小段(三四句)押韵,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律效果,整个译作读起来又流畅自然。
3. “意美”。“意美”即意境优美。中国古诗词追求营造的极致,就是意境。无论山清水秀的田园诗还是粗犷豪迈的边塞诗;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最终的目的都是创造一种与诗人“心境”相连的意境,这对译者来说正是最困难的部分。要使译作体现出原作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是非常困难的。许渊冲先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力主还原原作的意境,尽可能地去表达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下面是许先生对王昌龄《出塞》这首边塞诗的翻译:
On the Frontier
The age-old moon still shines over the ancient great wall,
But our frontier guardsmen have not come back at all.
Were the winged general of Dragon City here,
the Tartar steeds would not dare to cross the frontier.
译者将“秦时明月”译成“the age-old moon”,既避免了直译可能会造成的困惑,又准确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奠定了全诗悠久空灵的基调;第二句中的“万里长征人”译成
“frontier guardsmen”,再一次准确地刻画了边塞战士的形象,同样避免了将“万里长征”直译给读者带来的误解。在处理第三句的“但使”时巧妙地使用了虚拟语气,将原作中士兵们的骁勇善战、保家卫国的魄力和勇气体现得淋漓尽致。译文气势磅礴,格局宏大,将边塞景象跃然纸上,关键词和时态的处理细腻到位。全诗的色彩与温度、动与静、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情都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三、结语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要想让更多的国外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必须掌握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三美”论是翻译界的宝贵财富,对从事文学翻译的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指导译者从事翻译实践、评判译作质量的一个标杆,无论是在诗歌
翻译还是文学作品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形传其实,音传其度,意传其神,三美皆具,方为佳译。
参考文献:
[1]代正利.论诗词英译的诗意建构—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英译为例[J].语言与翻译,2018(4):70-76.
[2]程永生.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诗词翻译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4(1):91-9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61a679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