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

2022-04-15 00:22: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欢迎阅读!
土家族,浅析,文化
浅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







关键词:土家族 哭嫁习俗 民歌



土家族,这个居住在我国的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主要从事农业,以织艺术作为妇女传统工艺,尤以“西兰卡普”闻名于世,爱唱山歌,热情好客的民族,其自身的文化真可谓丰富多彩而博大精深。一谈起土家族的山歌,就不得不提被宋祖英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土家族山歌的代表作——《龙船调》,其轻快活泼的曲调和带有民族方言特色的歌词展现了土家儿女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和谐美满的生活氛围。土家族山歌的种类五花八门而各具特色。哭嫁歌作为其中文化内涵深厚的代表,也每每被搬上各地土家族旅游景点的舞台作为彰显土家族民族风情的代表作演出。说起哭嫁歌,就得追根溯源分析土家族的哭嫁文化。



一、土家族哭嫁文化的表现

说起这哭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在远古的母系社会时期,社会上形成了“是女的坐天下”,“人只晓得阿娘”的风气,后来,在闹沧湖地方出现了一个蛮狠的男人,身高力大,是个“吃雷公局火闪”的角色。一天,这个狠男人看到一个女子在溪边岸上独自摘野果,吃得很开心。他不管女子肯不肯,硬把这个女子抢到屋里,强迫成了夫妻。由于妇女不高兴,想起就伤心,常以泪洗面。而从这以后沿袭成了“男婚女嫁”的风俗,所以,姑娘嫁出门之前,“都要数七数八、摇肝动肺地哭几天几夜。”

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出嫁本该是高兴的事情,新娘该是笑容满面的迎接它的到来,可土家姑娘却是用“哭”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复杂而深厚的情感。因此,土家姑娘在出嫁的时候会“哭”,便可从这几个方面解读。一是伤感离别,思念亲人:新娘通过哭嫁来表示自己对父母养育以及亲友陪伴的感激之情,具有孝,义的伦理价值。即将离开父母远嫁他方,平日不曾给与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再现,回顾往事,新娘喜从悲中来,用哭起来表达自己的这份不舍与感恩。二是为改变了身份而忧虑自身的前途,婚嫁的盛行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了媳妇,种截然不同的角色改变,一方面让新娘为告别女儿角色而不舍往日生活,另一方面则是新娘为即将履行的媳妇职责而充满恐惧,在这双重忧愁下,土家姑娘选择用“哭”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三是借“哭”来埋怨婚姻,诅咒媒人。正是花言巧语的媒人才把自己送进了婚姻的火坑,新娘在“哭”中痛快淋漓的借歌曲嘲讽谩骂媒人,同时也有对父母为钱势所动,不顾女儿幸福的埋怨。或是不愿离开父母,担心未来婚姻生活的新娘把一切不幸归结到婚姻上,埋怨婚姻的不自主,不仅唱出了内心的反抗之声,更是道出了自己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四是对男女地位不平等以及命运不公的“哭诉”旧时社会男女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女性丧失


经济地位和权利,而出嫁的女性也是借“哭”来表达自己失望痛苦和不满的心情。哭嫁更是一种对封建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以及重男轻女观念的谴责。 正是这些复杂而深厚的情感萦绕在新娘心中亟待宣泄,土家姑娘的哭嫁过程也是别有一番特色。按照习俗,土家新娘在结婚前半个月就开始哭,有的甚至要哭一个月,少则三五日。土家人把新娘能否哭好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传统上,哭嫁过程分三次,即过礼哭,娶亲哭和发亲哭,又谓之“新娘三哭”

“过礼哭”就是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请媒人和掌礼先生领着新娘及帮忙的人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包括新娘的衣物、首饰,给女方家的全猪全羊或一方一肘以及其他的物资到女方家过礼。当过礼的队伍即将到达女方家,在听到鞭炮、唢呐起鸣时,新娘及陪哭的姐妹们便开始第一次哭嫁。这时哭的内容多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亲人们难舍难分之情谊的哭诉。“娶亲哭”就是在迎亲的队伍和花轿等到来时,新娘和陪哭的人一起哭。这时除了哭父母的恩德、教诲和亲情外,也有哭嫁妆、哭媒人、怨亲人的。而过程之三的“发亲哭”是在娶亲的人在新娘家吃毕酒宴,经双方总管协商一致,准备迎新娘上轿,正式发亲(即迎娶新娘)前的一场哭,也是三哭中最隆重,最壮观的哭嫁。骨肉之情、别离之痛,纵有千言语万语言也难以言表,亲人们便以内容丰富的哭嫁来表达。这时哭的人员处新娘外,有母亲、伯母、婶娘、姑妈、舅娘、姐、妹、嫂子等一起哭,前来贺喜的满堂客人无不为之动情。“发亲哭”在众人的劝导下,适可而止。而后,在总管的“发亲”的一声令下,伴着长号、大锣和唢呐的奏鸣,在众人的簇拥下由兄长背着新娘送上花轿,哭嫁便圆满结束。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哭嫁习俗逐渐由哭嫁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新娘三哭”的几个阶段中所表演的哭嫁歌各具特色。“过礼哭”时多唱诸如“我的爹呀我的娘,辛辛苦苦养一场,刚刚长到十七八,就要离娘到婆家,爹娘恩情怎报答”以及“我的姐呀我的妹,姐妹从小同床睡,明日就要两分离,几时有才到一起。这样表达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以及对亲人难舍难分情谊的歌词。“娶亲哭”的时候常以“我的老子我的爹,家里家外劳累些,女儿就要出嫁走,嫁妆多少由你给,给的多了把不起,给的少了别人说,难为爹妈受搓磨”这样的歌词表现懂事的女儿对父母的体谅和关爱或是唱着“女儿离家把嫁出,今日出嫁心不服,恨媒人心刮毒,贪杯贪财吃鱼肉;二怨爹妈心太粗,专听媒人说好处,女儿爱的偏不嫁,不看儿郎看家屋;三怨哥哥不做主,不念妹妹亲骨肉,好花不栽向阳地,专栽砂岩背隐土。”来表达对旧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制度的控诉。而在最隆重的“发亲哭”中最著名的哭嫁歌当属“新娘十哭”,它历数了父、母、兄、嫂、弟、妹、叔、伯、舅娘等的情谊,无不让人动情而为之感动。



二、土家族哭嫁文化文化内涵

正是这盛大隆重的哭嫁习俗,才蕴含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土家族哭嫁的思想意义上来看,可用三个方面为之概括:一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亲人难舍难分的情谊;二是对封建买卖婚姻的强烈控诉;再者是对男尊女卑宗法制度的强烈谴责。也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意义,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哭嫁歌更是富有深厚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即是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嫁姑娘的艺术形象。土家姑娘出嫁时的“哭”,并非一种灰心丧气的软弱叹息,也非绝望无力的痛苦哀鸣,二是爱与憎与怨与悲等多种情感的复杂交织。作为一种文化特色搬上舞台时,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出嫁姑娘痛苦不舍,时而愤懑,时而哀叹的复杂


心理。旧时土家劳动妇女的心路历程通过几个阶段的“哭嫁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细细品味每首韵味深远的哭嫁歌,不难发现其语言蕴含了天然本色,口语入词,更能直观的表达自己的心情也能更好的和身边的人取得共鸣。也因为哭嫁歌不是文人墨客所作,而是普通妇女脱口而出的。在语言上多有重复,句式自由而长短不一,押韵自然而重效果。土家哭嫁的这些特点更是赋予了自身独特艺术内涵。



热情的土家人在复杂的历史变迁中让本民族的文化代代相传,为人类保存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共享文化但是,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大多数的土家族地区正在逐步的汉化,土家族传统的婚事仪典文化面临着被大家遗忘,而知晓这一传文化的老一辈人也正慢慢的离我们而去。如何使传统的土家族婚事仪典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与冲击下永葆民族特色,这需要更多的学者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参考文献:①朱世学:土司时期土家族原始婚姻形态【J】湖北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

②郭德慧:土家哭嫁歌浅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

③周兴茂:土家族的传统道德与现代转型【M】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3ea1970029bd64793e2c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