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

2022-05-05 20:2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艺术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艺术
山寨化的文学艺术

——有其社会价值

近年来最火爆、最吸引大众眼球的字眼莫过于“山寨”了,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山寨春晚„„曾几何时,似乎无事不可“山寨”。“山寨”现象甚至惊动了中央电视台。不过山寨并不等同于盗版和抄袭,而是在模仿中凸显它和所模仿对象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模仿。如今,这一概念已经由最初的电子产品领域进入了文化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潮流。 一、山寨现象的语境

山寨现象的生成并非由单纯的经济因素所决定,而是内隐着深刻的文化因素。。首先,文化的转型是山寨现象赖以生成的土壤。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三个阶段。传统文化崇尚经典传统与“宏大叙事”,体现出艺术与现实、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相对和谐的状态。现代文化不再追问“表现了什么”,转而注重“如何表现”的问题。此外,现代文化是一种严肃文化,其道德关切和审美追求,通常构成了它对现存文化反思、批判和重建功能,体现出远离大众的精英特性和自恋特性。而后现代文化恰恰与现代文化相反,它强调对精英文化进行反叛与戏谑。后现代艺术与此不同,作为后工业大众社会艺术,它摧毁了现代艺术的形而上常规,打破了它封闭的自满自足的美学形式,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不难看出,后现代艺术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而是对艺术本身的解构和颠覆。后现代艺术破坏了现代艺术的纯粹与高雅,而转变成一种通俗化艺术。可以说,后现代语境把作为“有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特权”的艺术变成“读者大众的艺术”,文化不再是“象牙塔内的纯艺术”,而后现代文化的这种通俗性、多元性和解构性为山寨现象的生成提供了文化土壤。其次,山寨文化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因素。但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逐渐从政治地位转向经济地位。在这种趋势下,新的消费潮流出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居于主要地位,商品的符号价值却越来越成为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购买商品也越来越注重商品对于身份、地位和声望的象征意义。商品不只是单纯的商品,商品同时是符号、价值和文化。消费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消费和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化行为。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号经济。而山寨产品以廉价、实用满足了人们欲望中的“奢侈”快感,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再次,山寨现象的生成有赖于现代传媒的发展。山寨文化的出现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发展。最后,从众心理是山寨现象生成的文化心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模仿是一种最快融入群体的办法,于是人们竞相追逐时尚。流行时尚抹平了个体存在的差异,人们的心理也就恢复平衡。而这正好成为山寨文化潮流出现的心理基础。 二、山寨现象的表征

山寨现象在后现代文化的土壤中生成,而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性、世俗性,使精英文化以走出象牙之塔,通过商业手段化为通俗文化,从而实现了精英文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1. 狂欢性。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相对应而出现。而

如今,“山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以为,山寨文化作为一种草根文化,是一场盛大的大众狂欢是“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和“大众


性”,打造的 “广场文化”。广场,不像哥特式建筑那样以尖顶直逼云霄,气势咄咄逼人,也不像中国古代庙堂那样层次分明、等级威严与神秘;相反,广场平坦,有很强的亲和力,尊卑贵贱都可以在这里休憩、聊天、狂欢,它那平等的结构特点正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暗示。山寨文化正是给大众提供了这样一个狂欢的精神广场。在这里,人们冲破了物质和思想观念中的等级性与限定性,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表达权。不需要专业背景出身,我们可以拍摄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红楼梦》;不需要成为专业领域的教授专家,我们也可以登上属于自己的《百家讲坛》;上不了央视的春晚,我们可以在“山寨春晚”的舞台上实现表演梦。不管你是否有权、是否富有,只要你感兴趣、只要你想表达,山寨文化就会向你伸出热情的双手。山寨现象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体现了民间群体自己新的价值和理想追求。一些山寨现象以图片新闻的方式在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随即使山寨以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使老百姓们也能饶有趣味、体验原本高高在上的精英与经典。山寨文化的活动方式是全民参与的,它的姿态是平民化的,它拥有平民化的创作群、平民化的接受群和平民化的参与群。不论长幼、不分地域、不分男女,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在这里已不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预言,更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这时候,平民百姓的欲望表达公开登台,用数字符号沟通贫富、雅俗和高低的对立。山寨文化通过网络满足了社会公众交流、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实现文化的广场狂欢和心灵对话。如我们所了解的《红楼梦》、《百家讲坛》、《欧洲战皇拿破仑》这些“山寨”作品虽然简陋粗糙,但绝对认真,虽秉承娱乐理念,却真切体现草根创新与群众智慧。 2. 互文性。

后现代文化以文本为中心,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每个文本都处于与另一个文本的交互关系中,任何一个文本都可以从其他文本中吸取营养,模仿

其他文本。营造一种“熟悉的陌生化”气氛,将原本崇高的东西世俗化,达到戏谑和滑稽的效果。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山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产品的一种戏仿,它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山寨文化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在以一种戏仿方式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山寨文化’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然而,山寨的戏仿与讽拟与传统戏仿不尽相同,它是消解了传统讽刺力量的游戏式戏仿。讽拟式戏仿遵循讽刺的逻辑,通过夸张的艺术变形来批判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游戏式戏仿的逻辑则是后现代的解构性思维,它颠覆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二元对立模式,消解了原文的严肃性。此外,山寨的戏仿对象是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传统经典事物。山寨文化通过戏仿在瞬间抽掉其崇高性与神圣性,使大众享受急作为中国最具规格、收视率最高的垄断性节庆节目,央视春晚因过分商业化、程式化、脱离群众而连年遭遇非议,终于在“2008 山寨年”中遭遇民间的挑战。“山寨春晚”虽然形式上仿效央视春晚,走的却是大众化、平民化路子。两者之间的PK,也就带有几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之间分庭抗礼的色彩,自然吊足了老百姓的胃口。

3. 解构性。山寨文化强调解构、反对宏大叙事、主张用狂欢化话语来实现个体价值、彰

自我理论上的“解构”是严肃的,而“山寨”却是在幽默与诙谐中使所谓的经典轰然倒地。也许“山寨”创作者们的初衷只是表达一种个体的“解读”行为,而他们


采取的策略却是标准的后现代“解构”,瓦解深度模式,以戏谑、搞笑的方式让人们开怀一乐。在这里,平时崇高的不再崇高,一向低劣的也无所谓低劣,它抬高了曾被视为卑微的一切,同时降低了曾被奉为崇高的一切。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的重压下,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身心放松和休闲娱乐的需求。而山寨正是以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为目的,竭力为消费者制造出一个按照快乐原则营造的狂欢节,用游戏来颠覆权威话语。创作者们可以用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心态模仿原作,观众在仿文的夸张和戏谑中,以放松的心态,联想到原文,真正体验自由、解脱的快感。”正如北大陈晓明教授所说,大家“不再需要一本正经的东西,只需要乐一乐,闹一闹,这些作品表达了平民的态度,构成了对权威

的嘲讽”。山寨大多为并无恶意的调侃,它借助幽默、俏皮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人对事的看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适度的调侃和反讽可以放松人们在紧张工作中积聚下来的疲惫,达到娱乐的效果,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三、山寨现象的实质

山寨现象表现在文化上,究其实质,它是当代文化所呈现出的一种深度削平与意义缺乏。山寨文化的内在本质即文化的去深度化和平面化。在传统艺术中,审美形象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和再现,它由于模仿的关系而导致了一种明显的距离感,即形象是对现实的再现,而不是现实本身,统文学形象“就是以复制与现实的关系为中心,以这种距离感为中心”。因此,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活动有一种距离感,由此提出了诸如移情说、距离说、陌生化等,其目的是为了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后现代文化颠覆了这一传统的文化观,在后现代艺术中,审美形象被“物化”,变成了一种商品。这样,以后现代文化为基点的山寨文化就取消了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等级秩序,达到与现实达同一化,传统的距离不复存在。可以认为,在山寨文化中,模仿物取代了相对的实存之物,成为“真实”的现实。在山寨版的后现代社会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符号所组成的仿像,所有的真实也都是一种和真正的现实无关的一种感觉上的真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286315f18583d04964592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