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境界:“仁读”,“玩读”,“圣读”

2022-11-06 13:02: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三境界:“仁读”,“玩读”,“圣读”》,欢迎阅读!
境界,读书
读书三境界:“仁读”,“玩读”,“圣读”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大抵也有三种境界:知读境界,好读境界,乐读境界。

知读书者,是“克己复礼”式的读书,即读书非其心之所欲,只是心知读书合乎社会要求,包括家庭、单位或社团、国家或政府的要求,故为了适应或迎合这种要求,遂自我克制其私欲私情而将就于读书之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故知读境界也可称为“仁读境界”。古之被称“儒林”的学者群体,其读书境界大抵属于“仁读境界”。

好读书者,是“好玩”式的读书,即读书是因其特定生活环境中所养成的情趣所致,其读书和业余爱好下棋者之下棋相似,只是因觉得好玩而将读书当作玩耍,以致痴迷于读书,犹如后者之痴迷于下棋。因好读境界的读书只为“好玩”,故亦可称此境界为“玩读境界”。古之被称“隐逸之士”如庄子之类的学者群体,其读书境界盖属于“玩读境界”。

乐读书者,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式的读书,即读书既是其情趣所致,而又适应于社会要求,因其个人情趣与社会要求毫无冲突地圆融于读书,故而乐之——其读书既是从心所欲,则自然乐也;其读书既合乎社会要求又适合其个人情趣,则何乐而不为也!鉴于孔子有“圣高于仁”之说,故乐读境界也或可称为“圣读境界”。而孔子虽贤,然其生前素不敢自比于圣人,其“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话,也是他到了七十岁之后才说的,以此推想,即使贤若孔子者,其读书而能致圣境者,恐怕也是如“人生七十古来稀”般的“古来稀”了。

以上三境界中,乐读境界是知读与好读达到综合的最高境界,在此境界里,因其情欲得到满足,读书也就不再是将就之事,而是变得“好玩”而醉心于此了;然而,由于个人情趣和社会要求在这里达到了完满统一,故虽是因其个人情趣而醉心于此,以至于痴迷于读书,而令其痴迷的读书正适合于社会要求,故其读书愈是痴迷,便愈能满足社会要求。只是此境虽好而“古来稀”也。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古来稀”未必“后来稀”。事实上,往昔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则是“七十小来戏”。何况人类知识发展已进入到现代科学阶段,随之读书也进入到了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经验读书”“实证读书”阶段。这个阶段读书所求所得的知识乃是科学知识,是适用于一切人的普遍知识,故对读书者来说,因其所求所得的知识必定是适合社会要求的,故无论在什么境界上,只要你在读,按着“实证读书”的要求来读,你所求得的知识都是于社会有益的。

只是从读书者个人来说,如果停留在“克己复礼”式的“仁读境界”上,其读书因为要克制自己的欲情,所以会觉得很累。故即令仅为读书轻松计,也有必要让自己的境界提升到更高一级的层次,但对科学家来说,不必再讲什么“圣读境界”只要达到“玩读境界”就可以了,因为在这个境界,按着“实证读书”的要求来读,无论你怎么“玩”,只要在“玩”,只要是醉心于读书,痴迷于读书,其个人情趣与社会要求总是不会有冲突的,所以,科学“玩读境界”“圣读境界”应该是合一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家的读书方式应该是古者“隐逸之士”那样逍遥洒脱的“玩读”,而不是古者“儒林”那样违心曲意地迎合社会要求的“就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ccdd66a76e58fafab003a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