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2022-04-10 18:5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欢迎阅读!
日语,笔译,探析,教学模式,翻译
女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日语笔译课程学模式探析

作者:姚绚文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7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得出翻译的功能性决定了翻译课程教学的目标导向性的理解,明确了笔译课程教学目标,对本科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并设计了操作程序,以期用以指导实际的教学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日语笔译课程 教学模式 探析

本科日语笔译课程一般是开设在高年级课程中,在基础日语、听力、阅读、日本概况等基础先修课程之后开设的对学生日语应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和训练的课程。但是,由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大一进校是从零基础开始,不像英语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已经有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日语专业学生只有两年多的日语学习经历,因而对于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无疑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想要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笔译和翻译方法,就应该采取科学的翻译理论的探索,用其来指导具体的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得出翻译的功能性决定了翻译课程教学的目标导向性的理解,明确了笔译课程教学目标,对本科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目标——导控式教学模式并设计了操作程序,以期用以指导实际的教学

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1.文本类型翻译理论

莱斯基于“等价(equivalence)”的概念,以STTT的功能性关系为中心把翻译评价的体系化作为研究目标。莱斯所说的等价即是指与历来的等价相关联的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单词、文章单位的等价所不同的文本水平的等价,他主张实现基于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以及翻译策略之间关系的等价。

莱斯(1971)把卡尔所主张的“组织模型(organon model)”运用到翻译理论,从而主张在语言中的叙述功能、表达功能和诉求功能三项功能。莱斯认为,最理想的翻译,是在目的语中寻求以源语言的概念性内容、语言的形态、交际功能相关联的等价为目标的翻译(1977/1989112Nord 1997:15)。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是由于翻译者为了特定的翻译目的而将必要的等价水平的适合的阶层构造具体化而起作用的。

莱斯的研究和只停留于语言水平历来的翻译理论不同,超越了语言诱发的效果,而考虑到了翻译交际的目的,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Munday 2001:76)。那之后,发展成为作为行为目的理论重要因素之一的文本结束性的概念,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建立构建了平台。

2.行为目的理论

弗米尔首先使用了“翻译的目的”一词。行为目的理论是把翻译作为人类行为之一这一视点,这与曼德里的“翻译行为理论”也有共通点,是适用于口译及文学翻译等等所有的翻译门类的一般性理论

行为目的论是指无论怎样的翻译,决定翻译过程最重要的原则是翻译行为全体的目的。弗米尔指出仅仅用语言学来说明翻译过程,解决翻译的问题是很有局限性的,因而尝试把翻译


过程作为“翻译行为”来解决问题。也即是说,人类的行为都是在某种状态下带有意图性及目的性的某种行为,由于翻译这种行为也是人类的一种行动,所以翻译也即是个人对个人或者异文化之间所发生的具有意图性的行为。

行为目的理论作为一般性理论而提出了基本原则:①TT(translatum,目的语文本或结果译文)由其目的而决定。②目的语文本是起着源语言文化和源语言所提供的信息用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来传播的作业,也即是完成“信息的提供”。③结果译文不能用相反的方法来提供信息换言之,没必要把目的语文化作用下的结果译文的功能和源语言文化中的源语言功能相等同。④结果译文必须拥有内部始终一致的连贯性。⑤结果译文必须和源语言保持连贯性。⑥上述的原则按排列顺序优先,目的论无论何时都起着主导作用。

3.翻译行为的合目的性。

诺德基于行为目的论,展示了更为详细的功能主义分析模型。诺德(1991/2005)更为发展了文本功能的意义,以翻译过程的功能为中心分为“纪实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再把它以作为翻译结果的译文的功能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诺德(1997)又强调了对翻译教育特别有用的功能主义三要素“翻译要点说明”和“源语言分析的作用”、“翻译问题的功能性等级化”。

那之后,翻译者通过对源语言的分析来决定翻译策略的功能性优先顺序,但是在那当中,前提、文本的构成、非语言的要素、词汇、超出发音的要素、文章构造等等也需要分析。通过这样把翻译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决定了阶段性的优先顺序。也即是说,翻译者首先要决定翻译的功能,应该结合译文的接受者来决定功能性要素,选择符合翻译类型的形式,最后凭借语言水平来解决文本内的问题。

二.由功能翻译理论启发目标——导控式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

1.明确本科日语笔译课程教学的目标。

了解翻译行为的目的,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书的分类、作用、用途及写作意义。诺德基于翻译过程的功能把翻译分为“纪实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纪实型翻译”是相对于源语言的作者和接受者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起着记录的作用的翻译,仅仅是为了源语言的再造,翻译时不用考虑结果译本。而取而代之的是要优先考虑被源语言使用的具体的表达和语序、源语言文化特性等。分为逐行对照翻译、逐词对照翻译、语文学翻译和异国情调翻译四种类型,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类似于直译。一般涉及政论、新闻或学术性文章,也广泛用于对比语言学、新闻文本中的引语、名著和小说等文学翻译。而“工具型翻译”是指为了在译文文化中所进行的新的交际行为,而作为传递独立的信息的道具所做的翻译,是采取了更为自由的翻译方法,可以说译文是有着和原文的交际目的完全不同的目的。那当中,译文的接受者并没有意识到是已经读到和听到作为其他的交际行为而改变了的译本,仿佛所阅读的东西是用自己的母语写成的。

根据诺德按照翻译行为的目的而对翻译文本和行为进行分类,能很好的指导学生了解各类文书的具体用途,在明确翻译行为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由此,我们可以确立本科日语笔译课程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培养思考分析翻译的对象、目的的思维能力;②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的笔译技巧;③掌握各种翻译文书的功能,通过各类实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日语语言能力翻译。

2.确立目标——导控式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般情况下,一给学生板出翻译题目,他们立即翻字典开始翻译,但是往往虽然对仗工整的翻译出来,连成句子后意思却复杂难懂。因为对于日语笔译课程来说,就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引导、矫正和强化为主要目的,由此选择了目标——导控教学模式并根据日语笔译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完善。目标——导控式日语笔译课程设计为:本科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课程,每次课程学时分配为1学时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1学时按照各类文书的分类给学生解析其功能、用法、异文化差异等;1学时对学生的作业案例进行讲解分析,纠正语法、语用错误,强化讲授效果。

翻译的功能性决定了翻译课程教学的目标导向性,教师是翻译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笔译技巧学习和灵活运用达标的组织者,教师应对翻译的功能性分类引导的教学目标有科学的理解,安排好教学章节。目标——导控式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前提诊断(对将要学习的章节教学内容所涉及基础阶段课程中的知识进行简短的回顾和复习)——明确目标(展示该章节的翻译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该课时中要学到的翻译技巧及分类案例解析应达到的水平和范围有所了解)——达标教学(通过教授、提问、练习或自学等形式紧扣该章节目标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翻译技巧)——达标评价(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可以尝试让学生互评笔译作业,让学生自行找出其他同学在翻译中遇到的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用误用等情况,加深印象)——强化补救(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采取普遍问题课堂讲解、个别问题单独辅道等形式为学生纠正误用行为)

日语笔译课程教学过程具体而复杂,教学内容丰富而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班级学生特征的教学模式为主导,并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教学式的正确选择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时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培养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翻译规律及翻译技巧,达到日语笔译课程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9)

[2]孟冬永.功能理论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2)

[3]李朝辉.教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4]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立项课题《北部湾经济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JGA250)阶段性研究成果。

姚绚文,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外语系日语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教学、日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9d52dcdf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