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自律_教案

2022-12-15 07:20: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审美自律_教案》,欢迎阅读!
自律,审美,教案
第二单元第五讲 审美自律 2017.11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过程 1课时

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 ◆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

①能否找到每个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分析并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作品 作者身份 服务对象 创作目的 绘画形式 创新之处 《早春图》 图》

6.学生思考并回答。

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 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②表现方式。

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 ④对美的认识。

⑤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


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

10教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文人画作品,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

11.课上或建议学生在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 2课时

1复习导入:简单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请一些学生讲述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总结,特别是要点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指出,从审美自律这一趋势出现之后,艺术家们希望摆脱社会中流行的艺术程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拉伯幻想曲》,请同学们运用感悟式鉴赏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3研究教材第40页关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注意把《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和《自由引导人民》这两件作品跟表格中的文字描述对应起来。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进行总结,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

5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第41页的思考与交流可以把学生对比《浴女》和《阿拉伯幻想曲》的结果跟教材提供的表格进行对比,看对两个流派的特点是否有不同的理解。

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请同学们发表不同意见。

7.教师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新古典主义作品进行比较(用形式鉴赏法和比较鉴赏法完成这一活动)。 8学生研究并分析教材:教师请同学们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第41页关于印象派的材料。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

你认为印象派在当时为什么会引起观众的震怒和批评家的指责?

9.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分析)。 10教师总结印象派画家由于突破了当时流行的绘画程式与人们的欣赏习惯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11深入研究请学生深入研究印象主义画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程式。 12.学生分析并回答,教师总结 13.完成活动建议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981b07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1.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