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子夏简介》,欢迎阅读!
子夏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王士平
子夏(前507--?),春秋末晋国温人(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孔门十哲”之一。子夏性格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即通晓古代文献,与子游并称为“游夏”。孔子生前已注意到其才干,曾称赞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孔子去世后,他在魏国西河讲学,主张统治者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以防臣下篡权。并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要求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相传《诗经》和《春秋》都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子夏小孔子44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被孔子称为“文学”科的高材生。子夏出身贫寒,《荀子•大略》篇说:“子夏家贫,衣若悬(玄)鹑。”子夏学成后有从政经历,中年曾经出仕担任过鲁国莒父城宰。他做莒父总管时,曾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孔子死后,子夏去鲁至魏,被魏文侯廷请为师。晚年子夏讲学于魏国西河(今山西河津),从学者三百多人。战国时一批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如李悝、吴起及商鞅,均出自他的门下,门风之盛使当时许多人误以为他就是孔子。西河学派既传授儒家经典,也是法家政术思想的先驱,韩非称“儒分为八”,但不及子夏,即将之视为法家。子夏是一个有操守讲气节的人,有人劝他当官,他回答:“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在求学于孔子的时候,子夏请问孝道,孔子说:“最难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子夏说:“一个人能看中贤德而轻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什么,我一定说他很有知识和教养了。”还有一次,司马牛忧愁的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有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尊敬而合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这两个例子足见子夏对礼仪道德的尊崇,对长辈的孝敬和对朋友的忠厚在子夏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子夏经常因为独特的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曾经有一次,子夏问孔子说:
“‘笑起来真美呀,美丽的眼睛真美啊本色才是最炫丽的呀。’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是不是说礼也是在仁义忠信之后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够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等人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又颇具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经不是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研究新的经世之学。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观念的政治及历史理论。子夏主张与现实结合,他说:“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就在这里面了。”他认为“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而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谨不苟”。由此可见,子夏心目中的君子知权术、有心计,已经不再是孔子倡导的那种温文尔雅、坦荡荡的醇儒。这些观念体现出法家“察势”、“用权”精神,与儒家主张的恪守礼仪以一贯之的君子之道显然相悖。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礼和仁的方面有所“不及”,曾经告诫他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又问:“那么是子张好一些么?”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综上所说,子夏被儒家正统学派认为是投机,以至于子夏的再传弟子荀子也曾指摘子夏城府深沉:“正其衣冠,齐其颜色,俨然而终日不言。”但吴起、商鞅变法首先都采取示民以信的策略显然出于子夏之术。子夏注重君王用权之术,认为君王必须注意研究政治历史。他说“有国有家者不可以不学《春秋》。”“善持势者,早绝奸之萌。”主张吸取历史教训,消除危机于萌芽之中。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保留了他许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百工居其肆以成其言,君子学以至其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汉代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儒家的经学最初主要从子夏一系传授下来,如东汉徐防说过:“《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自子夏。”他认为“六经”中的大部分来自子夏的传授。《诗经》一书自孔子至汉代有两派传人:即毛派和韩派,均源自子夏。据汉儒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后三传至大毛公,大毛公授小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则毛派《诗经》实为子夏所传。汉代流行另一种说法:“子夏传曾申,曾申传李克,再二传荀子,荀子传大毛公。”其源头也是子夏。韩派也是由子夏所传。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也认同这一说法。
孔子死后,子夏与其他弟子一起为孔子守孝三年,后来到魏国讲学于西河,
向弟子传授“六经”,对《春秋》的讲授尤为注重,这是子夏经世致用学术观点所决定的。子夏传《春秋》,将历史学导入政治,他注重的首先是“微言大义”,后来影响了公羊学派,形成对汉初影响极大的公羊之学,西汉大儒董仲舒就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魏侯”,宋代时又加封为“河东侯”。
孔子高徒子夏,在孔子去世后的六七十年间,办学成就与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子夏的教育思想在全面继承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发展创新,如果说《春秋》之学开创于孔子,则子夏正是将其学说发扬光大而形成后来的公羊学派、传经学派、谷梁学派三大学派的最早传承者。在先秦思想史上,子夏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思想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83301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