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盏灯初一作文

2022-08-23 17:0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找一盏灯初一作文》,欢迎阅读!
初一,作文,寻找
寻找一盏灯初一作文

寻找一盏灯初一作文 寻找一盏灯1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方见水中天。六根清茎方为稻(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插秧歌》

爷爷总是跟我说:“要吃什么,自己就去种什么。”应他这句话的,是他长年累月在土地上劳作的身影。

我自小是宠在蜜罐里的,每日捧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被叫者多吃,多吃。爷爷总是不让我这个不懂苦的孩子受哪怕一丁点儿的苦,家里的大米缸储了一罐又一罐立在后院里,风吹来大米缸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实实地立在那里,我知道对爷爷来说,吃是一种言答不出的幸福。

后来我长大了,念书了,读到了新中国前后老农民艰难困苦的一生,得知了三年大旱灾曾饿死那么多那么多的人,看到了爱国电影里,饿殍堆积的悲惨场面,我才知道我的亲戚原本不只这么多,很大一批人饿死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渐渐我对爷爷那低头劳作,不言辛苦的的耕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对,吃是一切的基础,吃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吃从哪里来?自己种!那年父亲站在爷爷这片田野上,心力憔悴地想要放弃高考,考出这片土地太难。盛夏时节,爷爷带着父亲在稻田里一排排插秧,插一棵,人退一步,弯下头,滴着汗,拱着腰,秧田里倒映出天空。父亲吃不消插秧这浑身酸疼的劳力,不出半日便精疲力竭,爷爷却依然守着这几亩地,不辞劳苦地种下每一棵秧苗。考出去了,以后便不


再受插秧之苦,考不出农村,年年就要插秧,不插秧,那吃什么?不吃,那怎么活!父亲还是毅然回去高考也许他突然明白,这和高考时一样的,插秧是要退步的,退步就是进步啊,付出了才能收获,要吃什么是要先低头的,受了插秧之苦才能尝到白米饭的喷香,只有忍受高考种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出头,才能一辈子吃到自己曾努力还来的粮食,享受痛苦之后的安逸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米都饱含着太多的分量,“民以食为天”要吃什么自己种什么,我越来越体会到吃的意义——

吃是一种道,你咽下得是过去辛勤的付出,品味的是过程中的酸辣苦咸,而真正得到的,却是你收获的人生。

寻找一盏灯2

茫茫大海,水手们寻找一盏灯,指引平安抵达彼岸的航道;芸芸众生,世人们寻找一盏灯,点然希望之光照亮生命旅途;悠悠碧空,飞鸟们寻找一盏灯,暖暖描画出回家的路线。

从古至今,有多少非常之人,因为找到了那一盏灯,而由忧变喜,自衰转兴,反败为胜。

匡衡自小生活贫困,却嗜好读书,手不释卷。每到夜晚,常因家中无钱买蜡烛而犯难。热爱读书的他无奈之下用小凿子在墙壁上挖了个小洞,借着隔壁邻居家从小洞中投射过来的烛光继续读书,在那一线光亮中,阅读的每一卷书更令他珍惜和回味。博览群书的过程让匡衡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激励着更多一心向学的贫困学子勇往直前。匡衡凿开的是一盏灯,一盏伴


随他在书籍中探索、收获的明灯。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他未来的路。

上苍曾经扼住另一个人命运的咽喉。20岁时,从京师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以及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却在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后被汉武帝蛮不讲理地摁倒在地,蒙羞受辱。司马迁却踉跄着挺着脖梗站了起来,他寻找到了一盏灯,他认清了敌人,看见了自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身受腐刑的司马迁向命运与朝廷发出的挑战。随后的几千几万个日夜,历经苦难的司马迁循着这一盏灯开始撰写《史记》。这盏灯让司马迁心中充满力量,不为权势的逼迫而屈服,从而完成了对中国史学和文学发展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史记》。司马迁寻找的那一盏灯在他的心中升华为不屈的精神。

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防降临的节日。”其实,当一个人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首人生旅途时,能有一种过节的坦然与欣喜,那他就是一生无憾,可以无怨无悔含笑九泉。这种功德圆满的感觉也许很少人会有,但作为精神贵族的司马迁应该有。

对于现在的我们,或许不会再有这样类似古人的经历,但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寻找、向往着这样一盏灯,寻找一盏名为理想信念的灯,因为它照亮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3fd33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