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堤上行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2022-08-30 04:1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堤上行三首其一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上行,赏析,其一,翻译
古诗堤上行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堤上行三首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前言】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堤上行三首》选取 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 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 的礼赞。 在这三首诗中, 诗人没用一字来表达对自己所描写的景象如 何赞美,但是却让人感觉出来这三首诗字字都是对这种兴旺景象的礼 赞。

【注释】

樯:原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船。 幽轧(y a )划桨声。 中流:在水流之中。 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

桃叶:乐府歌曲名。《乐府诗集》第四十五卷引《古今乐录》说: “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 歌之。《桃叶歌》是晋朝王子敬所作的。 桃叶是王子敬的妾的名字, 因为爱情深厚,所以才歌唱她。 《乐府诗集》载《桃叶歌辞》四首, 没有作者姓名,属于吴声歌曲,应该是江南民歌。这里借指民间流行 的表达爱情的歌。

竹枝怨:《竹枝词》诉说哀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 蜀间的民歌

1




演变过来的,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 这些民歌 中有一些情歌,但多表达怨苦之情。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

月明:月亮光。

次第: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轲峨:高大的样子。 【翻译】

酒旗相望着在大堤的上头, 堤下船连船,堤上楼挨楼。天色将晚, 行人急忙争渡,桨声幽轧轧,船儿满中流。

【赏析】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 822 (长庆二年)到公元 824 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 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十分繁华热闹 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 写当地的风土人情, 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 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 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 大堤上常见的景象, 选取极为普通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天然,不假修 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强烈的生活气息。所描写的事物如 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似 乎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 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普通 的事物谱写成诗歌。 这种取自生活、 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 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 “酒旗相望”写出了 酒家之多, 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 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 稠密、顾客云集的热闹

2




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阔的大堤上迎风招展, 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 “堤下连樯堤上 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素,语言朴素,不见一点雕琢痕迹,大 堤上乱中有序、 一派生机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 前两句诗为读者 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 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 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 “急”二字 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 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 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 而是 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 “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 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 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把“争渡急”写 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 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 作有声画来描绘。 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 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 描写窠臼,立意新颖、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 诗化美。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252768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