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国家大剧院推出系列纪念音乐会马勒漂泊的犹太音乐人》,欢迎阅读!
关于国家大剧院推出系列纪念音乐会
马勒:漂泊的犹太音乐人
今年是马勒逝世100周年,7月9日下午,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拉开了大剧院纪念马勒逝世百年系列音乐会的序幕。接下来的5个月里,马勒创作的、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难度而著称的10部交响乐作品将在大剧院全本演出,这是马勒作品首次在中国集中亮相。
古斯塔夫•马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他成功地指挥演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其细腻的层次、深刻的内涵和绚丽色彩,甚至达到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艺术高度。而且,他的最后一首作品灵感来自中国,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中国唐诗创作《大地之歌》
1908年,马勒在托布拉赫乡间买了一幢农舍,虽然比较简陋,但环境相当幽美。除了两三挚友来访以外,不受外界干扰。之前的一年,对马勒来说是“最沮丧的夏天”:辞去在维也纳的职务、不满5岁的女儿夭折、医生诊断他心脏有毛病。 正是在这里,马勒创作了《大地之歌》。马勒根据汉斯•贝格的《中国之笛》中李白、钱起、孟浩然和王维所作七首德译唐诗创作《大地之歌》,并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译文为歌词,这在西洋音乐史上绝无仅有。
《大地之歌》包括六个乐章: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歌词选自李白的《悲歌行》;第二乐章《寒秋孤影》,歌词选自钱起的《效古秋夜长》;第三乐章《青春》,歌词选自李白的不明诗篇,德译名《琉璃亭》;第四乐章《美女》,歌词选自李白的《采莲曲》;第五乐章《春天里的醉汉》,歌词选自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第六乐章《永别》,歌词选自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止》和王维的《送别》。
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马勒当时的心境:“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出身卑微的“维漂”
1860年7月7日,马勒生于波希米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马勒常说:“我是三重的无家。在奥地利作为一个波希米亚人,在日耳曼人中作为一个奥地利人,在世界上作为一个犹太人,到处我都是闯入者,永远不受欢迎。”
马勒从小就显露出音乐的才能,6岁参加钢琴比赛,8岁就能教别的孩子弹钢琴。家乡所流传的优美的民间音乐对马勒耳濡目染,又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15岁那年,马勒入维也纳音乐院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学习钢琴,同时学习和声、作曲等课程,还有机会参与公开演出。
1877 年,17岁的马勒像许多对艺术抱有幻想的年轻人一样,来到维也纳学习
音乐。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洲有两个艺术中心,一个是巴黎,另一个就是维也纳。由于语言和文化的渊源,德国或者奥匈帝国治下、那些想出人头地的文艺青年都跑到维也纳学习,马勒的运气很好,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
从剧院里的临时工到音乐总指挥
1880年,马勒离开维也纳,开始了指挥家的生涯。他先后在哈尔、赖巴哈、奥尔密茨、卡赛尔等地的剧院里任短期的指挥。马勒只能给剧场打短工,他往往是在夏天演出的旺季和剧院订下合同,而到冬天演出的淡季就失去工作,只好回到维也纳从事写作。在维也纳这种权贵当道的地方,马勒不太会见风使舵,往往难以在一个剧院干太久,常常是聘约的期限未到,他就不得不递上辞职书。
虽然出道时并不顺利,但马勒艺术生涯的转机不期而至。1885年,因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一炮而红,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1886年,马勒认识了已故作曲家威柏的孙子。后者保存有他祖父的一部喜歌剧的草稿。虽然威柏的草稿难以辨认,但马勒反复研究这些草稿后,感到很有兴趣。在1887年,他花费了几个月时间对这部作品进行修订、润色,并于1888年成功地指挥了这部歌剧的首演。从此,这部作品演遍了德国。这次演出使马勒声名大震,他被聘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挥。
“改革”在保守势力面前息鼓
自从1868年普鲁士人打败了奥地利,把奥地利帝国一脚踢下了德意志领导者的宝座后,奥地利就只好加强与匈牙利的联盟关系。到了马勒的时代,布达佩斯已然是奥匈帝国的第二首都,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维也纳。
硬件可以靠金钱堆砌,可文化气韵则不是一天练就的。虽然布达佩斯歌剧院是中欧最现代化、最好的剧院,但它当时却境况不妙。剧院的主持者因循守旧、崇洋媚外,剧院只有几个上演节目,乐队班子的训练也差强人意,只能依靠一些用重金从国外请来的艺术家支撑门面。进步人士要求建立匈牙利自己的民族歌剧事业的呼声日益强烈,而那些老朽的剧院领导者却对此充耳不闻。
马勒来到布达佩斯剧院后,雄心勃勃地开始了他的音乐事业。作为一个专业人士,他以为剧院的问题会在自己手中迎刃而解。他极力减少外来艺术家的客串演出,尽量挑选匈牙利本民族的歌唱家来演唱,并且首次指挥演出了用匈牙利语演唱的瓦格纳的音乐剧《菜茵河的黄金》,获得不小的成功。稍后又演出莫扎特的歌剧《唐•乔万尼》,也算轰动一时。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勃拉姆斯对他的指挥极为赏识,赞叹不已。但是,工作两年后,马勒的“改革”便在保守势力面前偃旗息鼓,他感到自己的艺术才能很难在这个保守的地方充分发挥,马勒又辞职不干了。 此时的马勒已经是名噪一时的指挥家,找一份首席指挥的工作并非难事。1891年到1897年间,马勒接任了汉堡市歌剧院的首席指挥。这可以说是马勒一生中难得的快乐时期。他除了指挥歌剧演出,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于作曲,他的第二、第三交响曲就是在这期间写成的。
当艺术遭遇权贵
1897年,马勒经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大力推荐,受聘为维也纳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总指挥。他不顾维也纳上流社会崇尚靡靡之音的风气,决心把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从一个宫廷的娱乐场所改造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严肃而高尚的艺术团体。他想通过自己的指挥,向观众正确地解释和介绍古典音乐的传统。
马勒开始对剧院的演出剧目、演出水平和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坚忍不拔地为艺术理想而工作。10年之后,他使原来经济上摇摇欲坠的维也纳皇家歌剧院开始稳定、自足,在艺术上也显得生气勃勃。马勒的声望随之遍及欧美各国,他还一度兼任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指挥。
马勒说:“我对什么事都可以让步,但在艺术上――绝不!”这种毫不妥协的精神,加上他的犹太人血统,使得他在维也纳最后几年的处境十分艰难。上流社会对马勒的改革十分不满,甚至连奥地利皇帝也对他颇有微词。不久,他就被免去了维也纳交响乐团指挥的职位。1907年春天,他连皇家歌剧院的一切职务也辞掉,并离开了维也纳。
1908年之后,马勒穿梭于托布拉赫乡间农舍和纽约的大都会之间。在纽约指挥、在乡间创作。根据中国唐诗创作的《大地之歌》成为其绝笔之作。1911年2月21日,马勒在纽约指挥了最后一场音乐会。由于严重的心绞痛发作,马勒被送到巴黎治疗,但他的病情仍日益加重。马勒这个漂泊一生的犹太人要求把自己送回奥匈帝国的首都、音乐家的圣地――维也纳,落叶归根。1911年5月8日,他与世长辞,终年51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1b4069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