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林纾的翻译》析钱钟书的“化境”论

2023-04-06 23:36: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由《林纾的翻译》析钱钟书的“化境”论》,欢迎阅读!
钱钟书,化境,翻译,林纾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林纾的翻译》析钱钟书的化境

作者:张 来源:《商情》2009年第21

【摘 要】通过对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林纾的翻译》一文的研究,从中看到钱先生对翻研究的杰出贡献。钱先生通过对林纾翻译作品的评论,把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技法通过等极有概括力的字一一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在翻译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钱钟书《林纾的翻译》 翻译 化境 一、引言

当代一位资深翻译家在谈论翻译时指出:“翻译中的理论争论始终没完没了。因为任何语言中的任何一词,都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同义的一个词;而且,每一种语言都以一种特殊的语法表达一种视界。翻译就是选择,而选择时,各人又有各人的标准。《林纾的翻译》是钱钟书先生在20 世纪60 年代写就的著名论作,是体现钱钟书先生翻译理论的代表性作品,对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过极大的启发作用。

二、化境论在《林纾的翻译》中的体现

在《林纾的翻译》中,钱钟书通篇就是围绕展开对林纾译作的分析和评价的。在文中,钱先生对翻译的作用,使用了两字,非常生动形象:一是具体地说明读者可能会因为翻译的原因而对原作品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勾起想读原著的冲动;另外这个字就是从广义上翻译对于文化交流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译文中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就是讹。由于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而彻底和全部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避免的毛病。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钱先生列举了在林译作品中存在的”,并作出标定,如某些是译者的不细心造成,排印之误不会没有,但有时一定由于原稿的字迹潦草。某些则是译者主观为之,其原因有对原作的理解不彻底而产生误解,也有的是为了能理顺译文,使之更顺应译语文化和阅读习惯强而改之的。如文中说到(林纾) 一定觉得狄更斯的描写不够淋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致,所以要浓浓地渲染一下,增添了人物和情景的可笑”,这显然是林纾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原著化的处理。

三、化境论的渊源与释义

钱氏说的”,指出了翻译艺术的极致;然而,似乎不能将此字作为翻译的标准或原则(钱氏本意也非如此)。钱先生的”,是从《说文解字》的一段训诂文字中引申出来的。在《林纾的翻译》的开头,他写道,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译也。从’,‘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读若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禽鸟

”,“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虚涵数意”(mainfold meaning ) ,把翻译能起的作用(“”) 、难以避免的毛病(“”) ,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仿佛一一透视出来了。

即翻译的作用。有正负之分。正体现在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它把我们向原作过渡,而我们读了原作,马上掷开了译本”;坏翻译会发生一种消灭原作的功效。拙劣晦涩的译文无形中替作者拒绝读者;他对译本看不下去,连原作也不想看了

即翻译中难以避免的毛病。钱钟书指出,“译文总有失真或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很不贴合原文即是讹。他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指出源于三种距离”:“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译者的体会和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因此在所难免。显然,钱钟书肯定”,为这是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改造,具有审美意义。

”,翻译的理想境界化境的核心是。第一,“可认作是背出分训”,是一种得失兼备、得意忘言的量变过程,是没有改变原作的渐化过程。第二,“的对立统一。钱钟书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概念,当译者迫不得已做出某些改变时,其译作仍然可以达到的境地,彻底和全部的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是不能避免的毛病 换言之,必有”,“包含在,而某些创造性的是更高境界之”,二者统一于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第三,“ ”≠“。郑海凌尝言:“‘求美的翻译概念,生发于以为本的翻译传统,渐渐游离于主流之外,正在形成一股引人瞩目的诗学潮流。而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则在这种诗学潮流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化境论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钱钟书的化境说在翻译界如雷贯耳,无人不知,并且在提及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每每会被人引述。此外,钱钟书作为翻译界所推崇的老一辈,为《中国翻译词典》进行题词,还作为翻译家被收入于《中国翻译家词典》中,这些事实不能不说明钱钟书在翻译中所做的真正贡献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与传统的信、达、雅说相比,“化境论更为严谨、含义更为深远,“化境论辞微而旨远,更切中要领。神韵神似给人以莫测高深之感,非得神笔妙手不可,不是凡夫俗子力所能及的。而化境论并无高下之分,无非是为译者指明了译作的努力方向。

五、结束语

行文至此,笔者不得不打住,然而又感到意犹未尽,因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并不能穷尽理论的全部内涵,钱钟书的翻译理论思想是一座有待开采的宝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我们深知,研究钱钟书并非易事,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行文风格又独具一格,语言表达言在此而意在彼,很容易产生误解。因此,要想全面把握钱钟书,就不能断章取义,要运用阐释循环的方法,深入阅读钱钟书的相关著作,做到钱钟书所说的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交互往复,庶几乎义解圆足而免于偏枯,所谓阐释之循环者是也。

参考文献:

[1]余中先. 左岸书香[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2]郑延国. 钱钟书译艺举隅[J]. 上海科技翻译, 2001, (1): 42-4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bc04b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