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朗诵峨嵋山月歌》,欢迎阅读!
古诗朗诵 峨嵋山月歌 寒食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窗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至宝,有的同窗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咱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情愿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窗们背背?你明白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嵋山月歌》
(一)介绍咱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如何的诗人?谁情愿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咱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嵋山月歌》。 (二)学习《峨嵋山月歌》 一、出示《峨嵋山月歌》全文。
二、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示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拍。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五、简介“峨嵋山”。
六、学生依照注释自学,试着明白得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形。
学生谈对诗句的明白得,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明白得)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动身。 向——驶向。
思——想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季的夜晚,峨嵋山月色专门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动身,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八、指名连起来讲说诗句的意思。 九、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垂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如何,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情感地朗诵。 10、练习背诵。 (二)学习《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作者介绍:韩翃(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拍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新颖,在那时传诵很普遍。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3、作品鉴赏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敞,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丽。“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世都邑,这二者的结合,呈现出无穷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样性的归纳,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增强了确信的语气,有效地衬托出全城皆已沉醉于浓郁春意当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述时序时措辞是何等周密。“飞花”,确实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能够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若是其中的警语“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以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和宦官的专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要紧的。唐朝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概禁火,唯宫中能够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别传送。能取得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庭)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发诗人的专门注意。 4、明白得并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学习《峨嵋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知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明白了李白离开峨嵋山是在一个秋季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辉煌洒在江面上,超级漂亮。我相机提示:这确实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嵋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知他们,古诗中往往会显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嵋山月半轮秋”,
实际上是“秋峨嵋山月半轮”,学生感觉明白得起来容易多了。“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明白得,有学生说:我明白李白在搭船时,看到月亮也在随着他走。此刻,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窗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窗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如此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明白得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瓜熟蒂落,又入情入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b0ef77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