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精选教育文档》,欢迎阅读!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及国家的各类政策,越来 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简称民族生)离开家乡求学生活。由于民族文化和 风俗习惯的差异,部分民族生难以适应开放多元的大学生活,离不开 “同乡圈 子”,局限于小团体内部,缺乏交流、交往、交融的途径和平台,不利于自身的 成长成才。
一、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现状
出于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客观原因,民汉之间的隔阂难以在短时期内消 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民族大团结关系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 中华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在这种背景下,让民族生走上舞台展示自己,让汉 族学生欣赏民族生、了解民族生、接纳民族生,探索构建相互嵌入的高校管理 模式模式,促进民汉学生之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是做好高校民族生管 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手段。
当前,大学阶段学生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能 够基本满足青少年德育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但是,也存在如下问 题。
一是各学校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只重视智育,主抓第一课堂,忽视对德 育的重视。学校领导对民族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民族团 结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之中,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活动 浮在表面,流于形式。
二是民族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分散、不成体系,无法形成联动机制。 目前,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仅限于演讲、座谈、报告会等形式, 且参与面不够广泛。三是少部分民族生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容易受到 民族分裂分子的蒙蔽和蛊惑。近几年,三股势力加紧向教育领域渗透,与我们 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
二、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
1/ 3
开拓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搭建民汉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提升民族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民族文化共享、弘扬、传承,切实维护校 园稳定、丰富校园文化的前提,是践行教育强国伟大理念,培养政治坚定、知 识全面、综合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骨干的重要途径,对丰富学生培养路径、发 展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学生培养体系、研究学生培养成效具有重要影响。
(一)鼓励民族生展示与宣讲本民族语言、服饰、饮食、风土人情,以互 知为基础,提高民族生的自信,帮助民族生尽快融入学校。民族生极其渴望将 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习俗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展示给其他民族的同学,以求 消解认识误区、打破以往成见,与其他民族同学和谐共处。而汉族学生对于丰 富多彩、神秘诱人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习俗以及其家乡的风土人情充满好 奇,有了解的热忱与兴趣。在这样一个心理共识之下,为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 学生搭建桥梁,为各民族学生建立友谊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同时成为建立同 伴关系、提升交往能力的心理契机。
(二)建立普通生与民族生的朋辈互信计划,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团结友 爱、富有凝聚力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民族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真正融入到学 校的文化氛围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训练一批熟悉本民族风土人 情、有一定文化素养、爱国爱校、友好亲和的民族生;吸引招募一批对少数民 族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生,使之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
通过训练与合作,提高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间文化差异的认识,形成兼容 并包的气度,达成互谅互惠的关系。
(三)巩固普通生与民族生的朋辈互助计划,提高民族生的学习能力,提 升民族生专业素养,帮助民族生处理学业困难问题。
形成朋辈互助机制,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互助模式,为民族生 招募学业上的导师。利用结对关系,培养多方面深层次的综合素养。
(四)着力培养民族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民族学 生多数来自遥远的西部地区,往往一年甚至数年才回一次家,来自家庭的关怀 少,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通过各类培训,旨在激发和培养民族生自我管理、自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9c620c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