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发展脉络

2022-04-01 04:1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散文发展脉络》,欢迎阅读!
古代散文,脉络,发展
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一古代散文的发展(图表

商周 《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诸子散文,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 《论语》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 《孟子》对话式论辩著作,言辞雄辩,用语精辟,

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哲学家用以说理

《庄子》多寓言故事,汪洋肆意,变幻莫测,挥洒自如 《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 《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彻,取譬精审

先秦

《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 《春秋》是一部大事记

《左传》为阐释《春秋》而作。《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岀亡》 《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被推为先秦散文

史学家用以记事

“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国语》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

《战国策》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记言为主。铺张扬厉, 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稗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东汉班固《汉书》

西汉 贾谊《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 东汉王充《论衡》

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

始于战国后期荀子、宋玉《风赋》 《高唐赋》《神女赋》

史传文

政论文

汉代

《登徒子好色赋》

西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杨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



枚乘《七发》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东汉 辞赋中岀现新题材,即“京都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西晋)左思《三都赋》

东汉中后期,小赋兴起,小赋以抒情为中心,往往带有尖锐的批评 性。如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魏代

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之交

阮籍《大人先生传》

东晋初年 东晋末年



散文 清峻通脱。曹植不受陈规约束,说话直截了当

语言婉转感情真挚

王羲之疏爽自然情味隽永《兰亭集序》 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郦道元《水经注》

北朝

杨衒之《洛阳珈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骈文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孔稚圭《北山移文》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吴均《与朱元思书》 丘迟《与陈伯之书》

南北朝

王粲《登楼赋》

辞赋

曹植《洛神赋》 向秀《思旧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江淹《恨赋》《别赋》

最杰岀的赋家 庾信《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 王勃《滕王阁序》

初唐 骈体文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韩愈《师说》《进学解》《送穷文》《杂说四》《送李愿归盘谷序》

中唐

唐代古文运动

《送董邵南序》《送孟东野序》《张中丞传后序》《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封建论》《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

《三戒》《頓蝂传》《永州八记》

晚唐

骈体文

李商隐“西昆体”

散文 平易自然 婉转流畅

欧阳修(再度发起古文运动)《朋党论》《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者传论》 《丰乐亭记》《醉翁亭记》,骈体赋《秋声赋》 曾巩《墨池

北宋中叶

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洵《六国论》、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石钟山记》《超然亭记》《放鹤亭记》

《凌虚台记》《喜雨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明初



刘基 以短篇寓言著称《卖柑者言》 《郁离子》中的《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宋谦简练典雅《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的“前七子” 以李攀龙、王士祯为中心的“后七子”

主张“文必秦汉”倡导复古主义运动,模拟的倾向很严重

明代中期

李梦阳《禹庙碑》《梅山先生墓志铭》;李攀龙《太华山记》;宗臣《报刘一丈书》 前后七子间有“唐宋派”

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先妣事略》 《项脊轩志》《寒花葬志》

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提岀“性灵说” ,真实反映人的个性化情感与欲望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的主张和其相似,

明代晚期

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与写实求真的创作特征。 如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品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徐渭、钟惺、谭元春

晚明

成就最高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西湖七月半》

《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

爱国主义思想 顾炎武、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屈大均、侯方域《李姬传》、

明末清初

魏禧《大铁锤传》、夏完淳《狱中上母书》、全祖望《梅花岭记》

方苞开创“桐城派”,刘大櫆、姚鼐继承

康熙、乾隆 年间

方苞讲“义法”;刘大櫆讲“神”、“气”、“音节”;姚鼐讲“义理”、“考据”、“文章” 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姚鼐《登泰山记》

清代中期



袁枚、郑燮、沈复 以才运笔抒发性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96dfe7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