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欢迎阅读!
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作者:万 芸 樊 云
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27期
【摘要】语言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中日之间的交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国对日语的教育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学习日语的大学生日益增多。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的一些日语教学改革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存在一些短板和弊端。怎么样解决这一现状也成了教育部、高校和众多老师和日语工作者共同注重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一些当下日
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大学日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作者简介】万芸(1976.1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樊云,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应用型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江西部分院校为例,课题编号:JXYKJG-18-11。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经济贸易往来和民间文化交流,所以就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储备和有较强的日语交流能力的人才,来满足当下需求。另外一方面,像日本动漫、日本电影、电视剧等日本文化也都随着文化交流逐渐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中国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对日语的初步认识从而对日语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兴趣。因此,在大学期间,除了英语以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日语作为自己的二外语言。在此背景下,现在老一套的高校大学日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怎么样教好日语,怎么样能高效的使学生学好日语,也成了日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大学日语教学的改革大势所趋。
一、为何要对大学日语教学进行改革
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近两年来的中日关系变化,2019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后的第一个起始之年,也是日本改换年号之后的第一年。两国关系会持续回暖,中日两国
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也会增强往来,日语作为交流的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从素质教育出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管在哪个阶段、哪个学科,我国的教育水平都在逐渐提高,但是大学扩招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严进宽出成为现在大学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学生入学率越来越高,学生入学后过分放松自己,缺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大学教师由于没有像中学教师有严格的升学率要求等,所以也就任学生自我颓废下去。这一现象在日语教学中特别明显,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日语为主修的日语专业学生;另外一种是以日语为第二外语的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不管是日语专业还是非日语专业,占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日语当作主修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对日语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真正进入课堂时,授课和学习当中过场感强烈,演变成“为了学习日语而学习日语”,造就一大批“聋哑日语”学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截然不同。因此,如何提升大学学生素质教育,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也是当今高校未来发展中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今大学日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教材陈旧。大学日语课堂教学主要就是以教材为主,以视听材料为辅。因此,教材的选择对学生日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日语教材普遍陈旧,基本上都是以《日本语》为主要教材,而《日本语》教材内容主要都是反应20世纪日本的一些生活习
惯和文化状况,已经不适应当今教学所需要。而且,除了文本教材之外,视听教材的制作年代也过于久远,不清晰的画质,吐字不清的音频,甚至有的视听材料存在口语发音不标准的情况,这些对于日语的初级入门者来说,不利于日语发音的学习,直接在初期都带来负面结果,另外学生学习效果极差。比如像一些正规的视听教材《实用日语会话》中,视频教程中的演员根本就不是日本人,口语发音达不到日本本国人字正腔圆的要求。
2.教学模式一成不变。不光是日语课堂中的教学,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还是遵循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铆足知识点猛灌,学生被动听讲。教师一味地只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没有让学生自我练习的习惯,也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节,所以有的学生在课下,连最基本的日常交流都听不懂,也更不会说,导致学生学以不致用的“聋哑日语”。学习日语的目的就是旨在以后更好地实现流利的日语交流,如果教学模式还是一成不变,学生是掌握不了这门语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改进和更新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加入和学生互动的环节,实现学生日语之间的有效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不标准的情况立即加以改正。
3.教学投入力度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当中,英语作为世界第一交流语言,是作为选择最多的语种,也设有相关的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标准。和英语相比,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我国各大高校对日语教学的投入力度都明显不足。除此之外,英语还有大量的课外学习辅助,比如,旨在促进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实现有效互动的“英语角”,或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而举办的一些节日活动,甚至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英语社团等等。但是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此类资源和活动都少之又少,除了课堂教材之外,学生唯一日语学习的来源就是自发的看一些日语的电影或者动漫。高校日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资源的短缺,极度不利于学生日语的学习。
4.学生日语主动性不高。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初衷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选择日语可能只是为了更好的看动漫影视;有的学生则是觉得,日语和中文“长得像”,自我认为相比其他语言可能好学;有的学生认为,使用日语的人数只占世界的1.6%,因此觉得不重要,就草草学习了事,学生对待日语的学习都只是限于课堂学习当中。这些不同的心态都决定了未来日语学习路程。另外,日语不管作为学生的主修课或者是二外语言来说,都没有像英语一样的等级要求,由于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压力,也就丧失了学习日语的动力和积极性。无可厚非,这里面肯定存在着一些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日语考取登记证书的学生,此一部分肯定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多一份技能,多一个选择,以增加自己的综合实力。
三、大学日语教学改革实践
1.实现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上述所说的现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知,现在的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下学生学习日语的情况了。日语总是给学生一种简单易学的错觉,实则不然,日语刚开始确实很简单,从基础的五十音图开始再往复杂的语法递进,很多单词因为和中文有一些相似所以也相对比较好记,但是轻敌往往是造成失败的原因。日语的知识点又多又小又精密,导致后期在学习日语的进程中学生会越来越难,对日语的兴趣和学习的耐心都日趋下降。
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方法,多加入一些趣味教学和互动成分。比如在枯燥的学习当中可以加入一些日语的绕口令帮助学生练习更好的发音,像贵社の记者が汽车にて帰社す。(きしゃのきしゃがきしゃにてきしゃす。)或者桃もスモモも桃のうち。(もももすももももものうち。)等。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抽取一部分课堂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日本的文化视频或者电影动漫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日本文化和相关事物。
2.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教授日语不仅仅是为了只是给学生传输知识点,更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能力用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交流当中,因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还是在听和说,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脱离“聋哑日语”,老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实现日语交流,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日语角”,规定每周六或者周日集合练习日语。日常播放一些日本的文化视频短片,像著名景点富士山、东京塔。或者讲述一些日本的一些当地特色文化,像日本料理、和服、歌舞伎、日式相扑等。与此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组织日语社团开展日语相关的活动:比如Cosplay、让学生试穿和服浴衣等,通过这些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欲望,从而激发学生日语学习的激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改掉教学中存在的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实现教学相长。从宏观角度出发,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途径,结合中日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了更好培养市场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做好当下的大学日语教学改革工作,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学习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学生日语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理念充分融入教学当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智颖.JF标准can-do评价体系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老区建设,2018(16):91-93.
[2]陈诚,段美芬.三个课堂视域下日语专业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践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6):146-148.
[3]吴丽.独立学院“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32(3):129-131.
[4]孙倩.关于加强在线日语角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线日语角为例[J].海外英语(上),2016(3):18-19.
[5]尹燕燕.民族院校初级日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以北方民族大学日语系学生为研究对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6(1):141-143.
[6]刘笑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下的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以日本文化导入为例[J].现代交际,2018(15):20-21.
[7]于卫红.基于Can-do理念指导下的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协动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43):147-149.
[8]王雪.本科日语视听说自主学习、学习监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基于“爱课堂”教学平台的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79-8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225b01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