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

2022-07-21 14:1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欢迎阅读!
济慈,夜莺,死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

作者:崔世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

要:约翰·济慈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诗歌天才,是浪漫主义诗歌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却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诗歌,给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珍贵内涵,对近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夜莺颂;济慈;死亡观

作者简介:崔世文,男,山东胶州,(1980.3)现为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010-01 一、 济慈简介

约翰·济慈(1795-1821)与诗人拜伦和雪莱并称于世,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诗歌天才,是浪漫主义诗歌复兴时期的重要诗人。[1] 他的文学创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却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诗歌,给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珍贵内涵,对近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坎伯雷姆在其主编的《罗顿英国文学选》中认为,大部分在读了济慈的诗歌和信函之后都会从心里觉得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在二十四岁、这一人生最美好的年龄离开人世,是令人痛心的,如果能够继续活下去,他到底能够在文学上取得多大的成就没人能够预料的出。[2] 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认为济慈是大自然制作的诗人,他的灵魂像一颗星星在永恒的世界里闪烁。 二、《夜莺颂》的创作背景

《夜莺颂》的创作时间是一八一八年,当时济慈的弟弟刚刚离开人世,而自己的病情也开始恶化,他创作的诗歌受到英国一些权威杂志的排挤和打压,自己与恋人的感情也面临破碎,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使得他身心疲惫,感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和痛苦。济慈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因而加紧了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对人世、对死亡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他一方面努力激励自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著,另一方面死亡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无法摆脱。面对着悲惨的命运,济慈执著的坚持诗歌创作,表现出超人的意志力。[3] 坚强和沮丧交替左右着他,《夜莺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能够从作品本身看出诗人的一部分内心思想。从佛教教义中的六道轮回到基督教徒所信奉的地狱阴间,从哲学家的理性思索到文学作品中的叹息,对于死亡的人世和态度大多因人而异,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世。[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0a55d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