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河逐梦》,欢迎阅读!
长河逐梦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第5期
文 | 本刊记者 田旭东
河流,是对土地最深沉的诉说。在内蒙古,她有秦关汉月的风骨、唐诗宋词的蕴藉、元曲清弦的流韵,时而庄严肃穆,时而温婉恬静。
118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盘踞着大小河流千余条。最壮观的是黄河,进入内蒙古转了个大大的“几”字弯后,带着与草原文明对话的厚重,向东而去,直奔大海。有“草原圣水”美誉的额尔古纳河水系,与嫩江水系、辽河水系、滦河水系、永定河水系一起,诉说着蒙古族和三少民族的神秘故事,生态崇拜悠远绵长。
这片土地,不只有文明与胜景,还有着河与人、河与生态、河与发展的逐梦故事。
大河平湖
乌海,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经流105 公里。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分踞黄河两岸,对这座草原新城形成合围之势。
乌海人有过黄河流凌成灾的沉痛记忆,乌海人也有过荒沙每年以7 公里的速度向城区逼近的可怕记忆,畏水恐沙成了老辈乌海人的习惯性思维。同时,因煤建市、因煤兴市的乌海市曾经空气污染严重。那时候,这里的生存环境不被人看好,很多年轻人都梦想着“逃离”。
而今,乌海生态迎来了大转折。“十三五”开局,乌海战略让人振奋:在“乌”字上做足了文章,今后要做好“海”字文章。“乌”,指的是有“乌金”美誉的煤炭;“海”,指的是乌海湖带来的新气象。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雄起,在乌海境内拦河蓄水,形成118 平方公里的水面,乌海人称之为“乌海湖”。乌海市半个世纪的生态优化梦终于成真:三沙合围处,冒出水城来。
时间表是那样的漫长,1954 年工程列入国家规划,2010 年开工建设,乌海人梦绕半个多世纪。时间表又是这样的紧凑,2010 年4 月工程开工,2011年完成各标段开挖和基础处理,2012年完成坝体填筑和砼浇筑,2013 年5月导流明渠封堵截流,2013 年9 月开始试蓄水,2014 年5 月3 台发电机组发电……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目标很明确:
——合理调配水资源,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库区周边自然生态的修复功能,极端高温会有所下降,极端低温会有所上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优化水能配置和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黄河内蒙古段防洪标准,有效缓解凌汛灾害,同时利用天然水能发电,年均向蒙西电网提供3.82 亿度绿色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依托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和乌海湖,建设环甘德尔山水系、环城水系和城区内部水系,改造城中泄洪沟,保护现有黄河湿地和沿黄景观带,共同形成环山环湖水系景观系统,呈现水在城中、城在水上的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搭建大平台。
澜河出平湖,浩渺连天日。
一项生态工程,承载着几代人的愿望和企盼,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命运。面积是杭州西湖18.5 倍的乌海湖,静卧高山、沙漠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沙相映成辉的壮美风光,湖映山影,鸟飞鱼跃,沙金拥翠,霞绘梦境,既显江南之灵秀,又现塞外之雄浑。
临湖而望,浩瀚的湖蓝与天相接,桀骜不驯的黄河平静下来,自古浑浊的河水变清了。河畔漫步,空气清新得像是被洗过一般,没有一点混浊,阳光下看不到一丝尘埃,细细微风听起来都是欢快的 …… 一个工程,一个奇迹,一次由“乌”向“海”的嬗变,乌海新城以大河出平湖的亮丽风姿展示着生态之美。爱美的乌海人拉长着自己的思绪,向生态文明迅跑。
金色腰带
黄河内蒙古段830 公里,宛如一条金腰带,创造了内蒙古的经济奇迹:1961 年5 月,万里黄河第一闸——三盛公拦河枢纽工程竣工放水,形成了河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38 万公顷,灌溉密度居全国之首。灌区800 万亩耕地上,培育出了驰名全国的“河套粮仓”。金腰带上的“呼包鄂金三角”更是引人注目,进入新世纪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2016 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为11459.1 亿元,占全区的61.5%。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内蒙古段,黄河穿越中国最大的一片整体性沙漠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沿河道往下主要有腾格里沙漠、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黄河也有很多的支流汇入,而这些支流又往往与沙漠区相邻或者直接穿越沙漠区,例如祖厉河、清水河、十大孔兑等,黄河内蒙古段的生态保护不容忽视。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约145 万公顷。黄河在此处弯曲如弓,沙线像弓上的弦。沙在弦上,对黄河安全影响极大。
造林固沙,是内蒙古减少泥沙入河的根本之举。工程技术先行,这里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工程,以“南围、北堵、中切隔”的综合治理模式,阻止沙漠南侵、北扩、东移,利用天然的十大孔兑和修建穿沙公路进行切隔治理,已使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了23%,沙漠趋于稳定,黄河的安全有了保障。
治沙护河,企业勇挑重担。伊泰集团作为“中国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牢记生态文明使命,张双旺、张东海父子两代领军人带领员工走上了一条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2008 年10 月,伊泰集团成立环境监察部,同时确立了“百年伊泰、绿色能源”的环境方针。几年来,伊泰集团投入15.5 亿元,落实回填复垦、种植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实现从防沙、治沙到沙产业的转变。伊泰集团在库布其沙漠边缘征用50 万亩沙地,建设“伊泰碳汇林”,每生产10 吨煤捐植一颗“节能减碳树”,累计投资在5 亿元以上。
伊泰集团也尝到了企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甜头,荣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十二五”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旗下的呼准铁路荣膺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荣誉。
正是两岸一代代内蒙古人的守望相助,让黄河安全走出沙漠,把福祉带向下游。
草原圣水
逐梦路上,额尔古纳河与黄河遥相呼应。那里流淌着动人的歌声:
“额尔古纳河,远古飘来的银色哈达,系着历史的沧桑,系着今日的辉煌。额尔古纳河,草原母亲河,蕴育了民族,蕴育了传奇,编织了神话,编织了希望……”
纯净圣洁的草原母亲河,流淌着蒙古族和三少民族的历史。额尔古纳河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是黑龙江正源,也是中俄界河,在《旧唐书》中被称为望建河,清代就有了额尔古纳这个名字。
额尔古纳河水系由额尔古纳河干流、上源海拉尔河以及支流哈拉哈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木得那亚河、根河、得尔布干河、激流河等1800 多条大小河流组成,总流域面积15 万平方千米。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山岭森林,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河流穿过的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沿岸地区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鱼类品种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可农可牧,是人类理想的生存之地。
潺潺流水亘古未变,同样未变的是人们对草原母亲河的尊重与保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持续加强对额尔古纳河及其湿地保护区的建设。
额尔古纳湿地是我国目前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 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 总面积12 万6 千公顷。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鸟类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来这里停留、繁殖的鸟类达2000 万只;也是世界上丹顶鹤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全球4% 的丹顶鹤在这里安家;还是世界濒危物种鸿雁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从这里迁徙停留的大鸨和小天鹅的数量分别占全球总数的17% 和19%。
曲水环抱草甸,静静流淌,岸边矮树灌木丛生,绿意盎然,湿地上花草摇曳,山间白桦林连绵成片,这是一片远入天边的自然净土。当人们感叹这里的纯净之时,也在感叹蒙古族和三少民族对自然净土的眷恋,感叹草原文化“崇尚自然”核心理念的深邃。“草原之水天上来,与物相济独沧海。”在不断对水体的保护和修复中,我区草原的水域面积逐年加大。
逐梦花开,扮靓草原。沿河生态的良性循环,沿河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幸福扎下了强大根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044f66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