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十六、渔家傲秋思

2022-11-25 21:17: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遵义专版)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一古诗词曲阅读知识梳理八上二十六、渔家傲秋思》,欢迎阅读!
梳理,遵义,古诗文,秋思,渔家
秋思

二十六、渔家傲·秋思(2007年已考)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前两句点出了边塞的秋天。前一句“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后句用典(衡阳回雁峰),实际是写塞下天气极其寒冷,与作者家乡吴地截然不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三句是对“异”字的具体描写,营造了悲壮的氛围,渲染了守边将士们的艰苦。“边声”随着军中号角声,形成浓厚悲凉的气氛;“千嶂里”点出处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孤城;“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再次点出首句的“风景异”。三句动静结合,崇山之中孤城紧闭,充满肃杀之气,为下阕抒情蓄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全词核心,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一杯”与“万里”对比悬殊,诉尽杯酒难消乡愁之苦,但尽管如此,作者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后句化用典故(勒石燕然),表明战争未胜,出师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最后句为互文,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末代君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的史实。

背景资料】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八月,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在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抵御西夏发动的叛反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塞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治军颇有成效。《渔家傲·秋思》便写出了当时边塞军中的生活。

【主题】这首词上阕着重写塞外秋景,而景中有情;下阕抒情,抒发的是边塞将士的愁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塞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2007遵义中考)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__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

2(2007遵义中考)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__

3(2016龙东中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 __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__

内容总结



1)二十六、渔家傲·秋思(2007年已考) [北宋]范仲淹

1 / 2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二十六、渔家傲·秋思(2007年已考)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3)前一句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4长烟落日”“孤城闭表面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之景,实写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下阕抒情,抒发的是边塞将士的愁情6__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c6efc6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