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作业

2022-10-06 23:15: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沧浪诗话作业》,欢迎阅读!
沧浪,诗话,作业
090102048 刘丹



谈李杜诗歌风格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严羽《沧浪诗话》云: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这段话是说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豪迈飘逸”杜甫诗歌道尽了现实的沧桑,“沉郁顿挫”虽然二者风格不同,但它们是唐代诗坛上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

造成二者诗歌风差异的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时代背景影响诗风的形成。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其次,个人经历对诗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而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当然,诗人自身性格的差异对诗风也有很大影响。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

这些差异形成了李诗的“豪放飘逸”“想象神奇”“变化无端”,杜诗的“沉郁顿挫”“含蓄曲折”。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则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是自己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给东鲁的朋友作别。然而,诗中却渗透的豪迈、乐观、洒脱的气息。诗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又云: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放养白


鹿,在那青崖之间,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这句把李白的豪放表露的淋漓尽致一个飘飘欲飞的神话般的人物,不拘泥于俗物,正是他飘逸的表现!杜甫诗《兵车行》揭露了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行人答话里表现极为鲜明。这篇答话由点行频三字领出,接着用十五北防河”“四十西营田为例加以证明,又以武皇开边意未已说明频繁征兵的原因,揭示了事情的本质,使意境加深一层。循此继进,先以君不闻翻出一层新意,揭露开边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土地无人耕种,荆杞遍野;后说本地区人民无以为生而朝廷依旧催索租税,意境又深。再顺势说到战争怎样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心理,以半宽慰半哀叹的方式将怨愤之情暂时隐藏起来。经过如此层层蓄势,最后更以君不见翻出又一层新意,描绘了古战场的阴森景象,将满腔的怨愤一齐宣泄出来,也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北征》《垂老别》也是如此。

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李白近道,杜甫为儒,拿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比较,李白像是飘然出世的令狐冲,杜甫则似执著入世的郭靖。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adcef5f242336c1fb95e0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