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2022-04-02 20:00: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欢迎阅读!
留别,梦游,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缘景明情,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通过诵读,置身诗境,了解诗人的情感。

4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怀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天,让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山: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留别: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朗读感知 四、赏析全诗 (一)入梦缘由

1、诗人因何入梦?找出诗句。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为何从瀛洲谈起?表现天姥山何特点?又为何谈到五岳、赤城和天台?

衬托 神秘美妙、高大巍峨

瀛洲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虚无缥缈。这是以瀛洲陪衬天姥山,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谈到五岳、赤城和天台,是以这些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地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山的强烈愿望。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却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耸挺拔、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由得跟着诗人的足迹,一步步向那梦境飞去。

(二)梦游之旅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并分析所见之景的特点。

魂飞剡溪——凄清幽静 着屐登山——高峻雄奇 黄昏山景——幽深恐怖

洞天仙境——金碧辉煌、热闹非凡 魂归枕席

1)诗人是怎样到达天姥山的呢?——“一夜飞度镜湖月”

诗人是“飞”到剡溪的,一个“飞”字,夸张地表现出了诗人游天姥山的急切心情。






那么,诗人来到天姥山后先后看到了什么样的景呢?请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一下诗人的梦游之旅,并分析所见之景的特点。 2)魂飞剡溪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之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渌水荡漾,猿声清远,景色十分幽雅。“明月”“清猿啼”描绘出了一幅凄清幽静的剡溪美景图。 3)着屐登山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登上天姥山上直上云霄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到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表现出了天姥山高峻、壮观、雄奇的特点。 4)黄昏山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则是展现了天姥山黄昏之时幽深恐怖的一面。 5)洞天仙境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此时,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的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大门开了。从之前的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

接着,神仙出场。“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神仙纷纷出场了,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长风如骑着骏马,老虎在奏乐,鸾凤来拉车。诗人的想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展现了一派金碧辉煌、热闹非凡的神仙世界。此时,梦境已经达到了最高点。 6)魂归枕席

可惜,好景不再,好梦不长啊!“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灿烂夺目的神仙世界已经不再。诗歌在梦境的最高点戛然而止,直转而下。

2、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知人论世)

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幻灯片呈现)

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

虽然是在写梦境,但诗人依然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之时积累的怨愤之气。 (三)惊梦长叹

1、梦醒了,梦碎了,诗人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1)古来万事东流水,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消极)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积极)

2、人生既会有灿烂的阳光,也可能有凄冷的风雨。面对逆境厄运的考验,古今中外人物是如何应对的?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被显示的。——培根《谈厄运》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3、面对人生的沉浮,李白发出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主旨句) 五、小结:

李白的人生在天宝三年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挫折,但经历了挫折后的李白却走出了与官宦之道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人生总会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让我们从李白人生如梦的感慨中感悟到他积极一面,相信乌云上面有晴空,风雨过后是彩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a46e82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