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问答题

2023-01-31 00:2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教育史问答题》,欢迎阅读!
教育史,问答题,中外


第一章:中国教育的起源

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创建(夏-春秋战国)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秦汉-隋唐) 第四章:中国古代教育的成熟与僵化(宋-清中期) 第五章: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晚清) 第六章: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

第一章:中国教育的起源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原始人群阶段是中国教育的起源时期;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从质的生产劳动和生活。 2、氏族公社教育体现了中国原始教育的基本特点;

3、氏族公社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生产劳动的教育、生活方式的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其中,以生产教育为主。

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创建(夏-春秋战国)

1、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素丝说”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素丝。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并称“显学”;

2、诸子百家是指先秦到汉初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等;

3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着重论述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法,强调内省和外察相结合,也是最早的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孟子注重道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并提出了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包括:存心寡欲、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磨练意志。 5、中国古代的很多教育学家,教育思想都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在人性论的问题上,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的性恶论,韩非子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6、《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并提出了五大教育原则: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启发诱导和长善救失。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秦汉-隋唐)

一、重要文教政策

秦始皇时期: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汉代官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汉代官学又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中央开办的有大学性质的太学,特殊性质的鸿都门学等。地方官学按照行政区划也各有不同。其中,太学也是我国最早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最高学府。

三、察举制 :所谓察举,就是指乡举里选,由下而上层层推荐,或者由地方官推荐,中央核准,然后由皇帝亲自策问,优异者加以录用。

四、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它把选的士按家世和才德分为九品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由中正官为其分品第。

五、科举制即分科选举制度是指通过逐级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从隋朝产生到清末废止,共沿用了13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取士制度。唐朝科举考生主要有三种来源:“生徒”、“乡贡”和“制举”。

第四章:中国古代教育的成熟与僵化(宋-清中期)

一、宋代三次兴学

1、庆历兴学——由宰相范仲淹等人倡导和组织 时间: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主要内容:

1)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2)改革科举 2、熙宁、元丰兴学——由宰相王安石发动和领导

时间: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 1078年)继续推进

主要内容:(1)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2)改革科举制度 3)创办和恢复各种专科学 3、崇宁兴学——执行者为蔡京

时间: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开始

内容:(1)加强地方办学,以“三舍法”令行天下(2)以学校取士,废除科

二、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明代相同,以“四书”出题,以 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

三、明太祖时首创八股取士,明清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标准。八股文是指一种专门文体,又称制艺、制义和时文,其结构体裁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包括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股八部分组成。人们也称之为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制度的特点是科举考试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书院的官学化是指在辽、金、元时期,政权对书院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和控制,最终导致书院的官学化。

五、清代的国子监又称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和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

第五章: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晚清)

一、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发展洋务教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也是洋务运动教育思想的核心。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其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二、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被施行的完整的学制系统。

三、维新派在建立新的学校制度方面有进行了哪些改革 1、设立京师大学堂2、兴办三级学堂和专门学校 3、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

四、严复和其他维新派代表都主张教育救国。马礼逊学堂是第一所设立在中国境内的比较正规的教会学校。

第六章: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

一、辛亥革命之后,蔡元培任第一任教育部长。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贯穿在他在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教育领域发生的改革 1、废除读经,修改袁世凯制定的教育宗旨

2、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使得语言文字得到了统一和规范 3、调整学制,改革学校的教育内容和管理方法 4、提倡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 四、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进行的主要教育 1、干部教育 2 、群众教育 3 、儿童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简史

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初步发展 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

第三章: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17-20世纪初) 第四章:近代世界各国主要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20世纪初期至二战时期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

第一章:教育的起源及初步发展

一、古代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教育的发祥地。其文化教育要包括四个阶段: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二、教育起源的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教育主要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本质上来说是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心理学起源论(孟禄):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模仿,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现象;

3、劳动起源论(恩格斯、米定斯基):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

4、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教育的产生本质上是对人类需要的不断满足,教育起源于人类存在的各种需要。

三、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苏格拉底问答法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学生或学习者放在了核心位置,第一次提出了启发诱导的思想。

四、古罗马和古希腊教育发展遵循的不同理念。前者是实用主义,后者是理想主义。

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

一、从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被称为“中世纪”

二、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其中修道院学校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世俗教育包括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三、《大教学论》使教育学第一次独立于哲学学科教育学科开始逐步独立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四、加尔文是宗教改革时期一个重要的新教神学家和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被称为“普及义务教育之父”

五、经院哲学在整个中世纪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内容实质就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六、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也被称作经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

七、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1、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2、依据人文主义世界观创办新型人文主义学校 3教育内容广泛发展,学科范围迅速扩大。

第三章: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17-20世纪初)

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进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

二、康德提出“人事教育的产物”的观点。 三、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作

四、1840年,福禄培尔将其创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更名为“幼儿园”,此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德国的柏林大学是后来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源头所在;



第四章:近代世界各国主要的教育思想

一、洛克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白板论,并提出家庭教育要优于学校教育 二、赫尔巴特提出的两种课程编制原则:相关性原则、集中性原则,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三、自然后果法

一种主张利用儿童自身的不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他们接受教训,通过对自身行为后果的体验来获得相应教育的方法

第五章:20世纪初期至二战时期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

一、欧洲的新教主义运动最先出现在英国;

二、杜威“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生长”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无目的论。其思想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实用主义和他的思想与进步主义运动的关系。 三、美国教育家帕克称为“进步教育之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9d9984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