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复习教案

2022-03-30 16:10: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二章复习教案》,欢迎阅读!
孟子,教案,复习
2015年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一轮复习语文教案 主备人:封美云

《孟子二章》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文学知识。 2.文言词语积累。

3.准确地翻译句子,理解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言词语。 2.翻译课文,理解,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文学常识

1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语句翻译(见课件) (二)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2、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痛苦 2)劳其筋骨,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劳累 3)饿其体肤,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饥饿


2015年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一轮复习语文教案 主备人:封美云

4)空乏其身,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 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颠倒错乱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名词作动词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一词多义:

国、拂、与、而、于、是、得 、尔、为、于(具体见课件) 4 古今异义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三)课文知识要点,问题思考、理解和主题探究。 1、课文结构(见课件) 2、课文内容及主题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3、理解探究 《鱼我所欲也》

1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并列举出你熟悉的“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的历史人物各一个,并用简洁语言加以说明。 2、请为本文论点补充道理论据。

3、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4、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但也有人并不赞同“行道之人”这样的做法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哪一句?

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什么? 4、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是什么? 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什么?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是什么? 8.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课后练习

1.《中考夺分》P58-59 2.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813691b52acfc789ebc9d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