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简介

2022-04-30 18:04:3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周游列国简介》,欢迎阅读!
孔子,列国,周游,简介


孔子周游列国简介

公元前497年,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这本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孔子却不得不离开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也为了寻求新的从政机会,在众弟子的簇拥下,疲马凋车,孔子开始了为期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

对鲁国,他一往情深,对它也充满希望,他曾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天下有道的西周时代。他认为鲁国比齐国好,只要稍事变革,就可以上拟于太平盛世的西周。在数年为政生涯中,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忱,希望在鲁国重致太平,复兴周公之业。

即使不能为政,在鲁国隐居也是一件乐事。那沂水的清波,舞零台的清风,还有二三同道,都深深地令他流连忘返。当他离开时,却行道迟迟,一步三回头。在鲁国的边境上还住了三天,以示对父母之邦的眷念。

孔子一行出境的第一站是卫国。卫国是周公弟弟卫康叔的封国,孔子说:鲁卫之政,兄弟也。也具有一变至道的优点。历史上卫国曾是拥有带甲之士八万的强国,但进入春秋,也是每况愈下。卫灵公在位时,由于用人得当,政局稳定,民物殷阜,倒还有点太平景象。孔子一踏入卫国领土,便被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吸引往了,就此阐发了一番庶、富、教政治理论。来到帝丘,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让他享受上卿之禄。但是卫灵公并不是大有作为之

1

君,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并不真是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孔子重礼轻刑,他却问战阵之事;孔子轻视女人,他那妖冶淫荡的南后却招见孔子;特别让孔子难受的是灵公与南后和太监坐首车,让孔子乘次车,招摇过市。孔子对他也只有失望,于是再申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之叹。但相比之下,在孔子访问的大小国君中,卫灵公对孔子最优惠,因此,当孔子在别国不利时,总是回到卫国,卫国算是给孔子温暖最多的国家,他在那里几进几出,呆的时间也最长。

1 / 3






除卫国外,孔子还到过匡、蒲、陈、曹、郑、蔡、楚等国家和地区,拜见过大小封君70余人。但是境遇都不理想,有时甚至十分狼狈,十分危险。刚从卫国出来,到达匡邑,孔子被匡人当成阳虎围了起来。阳虎曾侵略匡人,孔子又长得有些像他,李代桃僵,真是哭笑不得。刚从匡邑解围出来,到了蒲邑,又被蒲人围住,幸弟子力战,杀条血路脱离险境。

孔子又去曹,曹国不容;遂往宋,刚在一棵树下演礼,宋国权臣桓囗因从前孔子批评过他,赶来把树拔倒,表示不欢迎。

匆匆跑到郑国,弟子逃散,行李落拓,独自一人立于东门之外。子贡四处打听,有人告诉说:东门外有个人,两腮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像禹。然而更像落拓潦倒的丧家之大。言下之意,是说孔子以古贤圣人相标榜,却无人赏识,落得个丧家之大的下场。

又到陈国,陈公向孔子问了很多典故,对博学的孔子非常赞赏。无奈陈国国小力弱,正被吴楚等大国侵凌分割。孔子的学说只合在和平时期讲讲礼让,摆摆礼容,通过教育

2

激发人们的向善好仁之心,对这个金戈铁马的场面,却无能为力。因此,他给此行立下的信条是;危邦不入,乱邦莫居。这个风雨飘摇的陈国,当然不是久留之地,遂南向蔡国进发。方至陈蔡之间,孔子又被一伙人围了起来,一连七日,粮草罄尽,从者大病,莫能兴起。最后得楚昭王帮助,才脱离困境。楚昭王召请孔子,欲以书社之地封孔子,还没让孔子一行来得及高兴一下,便因令尹子西的反对而撂浅了。无奈只好又回到卫国,等待回国的机会。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可他依然自信极坚,毫不动摇。他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雍也》)

他学六艺、知天命,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人格,这是知之四出寻求推行主张的机会,这是好之;在求索过程中,虽处处碰壁也不气馁,这就是乐之。孔子曾描绘游历时的情形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2 / 3






老之将至。即其好之”“乐之精神的形象说明,任凭环境多险恶,打击多大,他都信心百倍,毫不退缩。甚至还乐在其中,传道授业不息。

最可歌可泣的是,困于陈蔡时,弟子又饿又病,孔子面有菜色,但他依然讲学论道,弦歌之音不绝。

他在蔡国迷路,长沮、桀溺拒绝为他指路;荷囗丈人骂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楚狂接舆追在他后面狂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为政者殆而!但是,他汲汲救世,百折不挠的精神,

3

也曾赢得人们的赞许。仪封人见过孔子后,满怀敬意地说:天将以夫子为木择!木择,是宣行教化时用的木铃铛。

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上天派遣来宣扬仁义礼乐的光荣使者!

就在他68岁那年,他的弟子冉有在鲁国干出了成绩,赢得了季桓子的继承人季康子的赏识,在他的建议下,鲁国派出特使隆重将孔子从卫国迎回,终于演完了周游列国的悲壮一幕。

终于回到了阔别14年的故国首都,江山未改,景物已殊。鲁定公、季桓子都已谢世,鲁哀公继位,季康子辅政。

但对于孔子,季康子同样是叶公好龙似的尊贤。他一不采纳孔子的政见,二不委任孔子以要职,而是尊之为国老,丰爵厚禄,冠冕堂皇地将他束之高阁。孔子68岁回鲁,73岁去世,在鲁国又生活了五年多。

时间虽短,但却是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学术上的总结时期,亦是他在认识上进一步纯熟的阶段。这时,孔子已经历了“60而耳顺这个不思而能、不虑而知的直觉思维阶段。将这种纯熟的认识能力与其它知识、修养相结合,孔子又成功地实现了“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知行合一的飞跃。

4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7a733e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