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文学:一种全新类型的文学概念》,欢迎阅读!
网络文学:一种全新类型的文学概念
摘要:21世纪,艺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在汹涌澎湃的新浪潮中出现的网络文学,以全新的写作方式,全新的写作文本,全新的表现形式(传播形式),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只有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艺术生存空间,从传统文学积淀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络写手 多媒体超文本 一、全新的写作文体和写作方式
1.在文体上,全新的超文本、多媒体文学出现了。即使是在传统的样式中,也出现了新的语言、新的文体。语言方式的更新已是有目共睹,无须再例举。新的文体,像网易文化频道、新浪金庸论坛上的许多文字,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它们不是小说、不是诗歌、甚至也不是散文和随笔,它们既可以说是多种文体的混合体,也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字组合。
超文本、多媒体超文本、多媒体是网络文学独具的表达形式。不过这种尝试还只是一个极不成熟的起步。超文本文学将因为自身的特质机制从而实现文字的改革。
2.在写作方式上的,即兴、随意、双人或多人互动、多种手段共用(文字、相片、动画、video、MP3)的方式出现了。开放性写作使文本失去文献意义、新民间文学的可能性网络上的文本是开放的文本,这种写作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不定型和互动性。常规的文学作品一经印刷发行,就已定型,广大读者读到的也只有同一个版本,要等到再版时才可能进行修改。但是网络上的创作却是随时可以更动的,网络作品是电子化的这个特点本身就决定了网络作品有永远的可修改性,作品永远以草稿的形式存在,网络作者有责任和权利对这些自己的东西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造。无限度的可修改性会使网络作品在短时间内失去可靠的文献意义,但是,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在各自的可修改领域中很难发起真正的文章论战,而论战一般只能在BBS这样的有修改权限制的地方出现。LINUX软件工程的操作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人做出了内核,然后公开代码让其他人修改和提意见,接着,更多的人参与进行了功能程序补充,终于把这个系统用网络文学创作的方法做成功了。甚至,在操作系统的领域已经对龙头老大——微软公司——形成了一种很大的竞争威胁。那么,这种操作手段在网络文学创作上也一样适合,网络协作和可修改性如果可以在某种契机中得到发挥,那么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学品种也不是没有可能。目前,这种操作手段已经有人尝试了,尽管这种尝试在开初的时候不成熟,但不能否认它是有价值的。 二、互动的交流和平等的意识
1.在传播方式上,以网络(Internet)为传播媒介,用平等、双向、互动交流方式提供给普通受众,而不是以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那样只是一厢情愿地灌输、灌输。
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力被重新分配,人们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民主,平民与王孙拥有同等的权力,能在网上畅所欲言,施加自己话语的影响。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虚假的民主。无限扩大的因特网上,天文数字般的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着,但是所以信息都是由持一定观点的人或人设计的软件程序输入的。这些信息分布在网络的无数站点上,敲入关键词后会出现成千上万的网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调用主要的,而主要的大型综合网址一般都是各国权力组织的数据库。网络交互性究竟赋予了用户多少权力,值得讨论。
2.在意识形态上的,禀承网络精神——共享(即开放、平等、民主、游戏等意识与行为),“共享的思想是网络的精髓,没有共享就不成网络” 在这里,谁也甭想充权威,谁也甭想自认教师爷。
网络文学在两个世纪的交叉点上,为精英意识的瓦解有力地推了一把。网络时代是制造英雄的时代,但也是消解英雄的时代。制造的英雄是科技英雄、经济英雄,科技和经济是推动网络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网络时代的英雄们在其中推波助澜。而对于文学,网络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以往振臂高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要么大彻大悟地平民化,要么成了独善其身的现代隐士。这是因为,“大众”的存在,是英雄、权威存在的前提,一个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英雄不是英雄;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理睬的权威也不是权威。网络的诞生和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印刷术霸权受到的巨大冲击,加速了文化“小众时代”的存量。传统的三大媒体都已将传播策略由广播转向窄播,而被人誉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更是一个重新分配话语权,消解知识权威与精英的场所。
网络文学的成熟,需要作者(网络写手)与读者(网民)共同协进,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开拓,从传统文学积淀中吸取精华和技艺,使自己充实起来,探讨网络文学的出路,迎头而上。先辈屈原的话是最恰当不过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http://www.qingyun.com/column/wlwenxue/dy07.htm。 [2]http:// culture.163.com/edit/010426/010426_49731.html [3]http://www.hualiandao.com:/hld/novel/1ianzai.htm
[4]侯书森主编 《上网必读书》.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15页。 [5]新华网.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05,22,11:15:40。
[6]http://www.readchina.com/o1d/idp-literature/indexl.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fd8b3f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