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影视鉴赏核心价值观导向

2023-01-03 22:35: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艺术影视鉴赏核心价值观导向》,欢迎阅读!
鉴赏,价值观,导向,核心,艺术
艺术影视鉴赏核心价值观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是以主流意识为重要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手段来进行的。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导向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效果并不是十分乐观。

很多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线教师都有一个直观感觉:现在这些80末、90后的学生们越来越不好教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正在遭受大学生的严重质疑,甚至是抵触与蔑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物质的丰富与观念的多元并存,社会现象的复杂化与日俱增,媒体的舆论导向渐趋分散。大学生耳闻目睹了很多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事实正在社会中滋长,更被很多标新立异的价值观念蛊惑,认为主流价值观早已是过时的产物,极端者甚至将其视为意识形态的骗局。第二,大学生占有的信息资源十分巨大,往往会超过教师的知识储备。网络咨讯的发达、传播过程的迅捷、接受终端的多元使每个人都成为机会均等的信息获取者。无线网络在大学校园中的遍布,使学生可以携带笔记本电脑来到课堂,当即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核实、补充、反驳。因此,在丧失了一言堂的观念权威地位和知识储备优势后,教师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

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如何变革方法论,如何找到有效的新方法入手。能不能找到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入一种新的教育媒介作为契机,带动一轮新的价值观资源开发,最终弥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缺失。笔者选择艺术电影作为这种新的教育介,主要原因是:电影的媒介魅力和传播特性非常符合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已成为大学生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资源。第一,艺术电影能有效弥补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缺陷。首先,从顺序上打破固有模式,破除先入之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其次,艺术电影的虚构性与想象性使人产生审美距离,不再纠缠于现实功利因素的权衡。最后,艺术电影引发的道德结论不再留于抽象的理论,而是从独特的人物性格、感性的情绪气氛、动态的发展过程、敏锐的细节关照出发,让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最具体的性情体验中。第二,艺术电影的媒介特性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作为第七种艺术的电影具有独特的视听语言系统,它融合了文学的叙事性、音乐抒情性、绘画的形象性、摄影的真实性、戏剧的参与性,同时还以蒙太奇手法形成自身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表意功能,可以有效解决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第三,艺术电影既是大学生产生价值观困惑的重要源头,也是解决其困惑的最佳载体。这是一个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更是与各类影视作品相伴而生。课堂上讲授的主流价值观为何难以奏效?就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影视作品中有各类价值观在他们的思想中冲撞。广大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优酷、酷6等各类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下载观看各类电影,这已成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形成价值观的一种强大的,隐性的、主动的、自发的、客观的、现实的重要渠道。他们没有经历过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很容易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生当作现实人生来看待,进而接受其中的价值观念。但这些作品艺术水准参差不齐,所宣扬的价值观也鱼龙混杂,这使很多大学生陷入茫然与困惑。如果没有极强的辨别力和极高的审美品味,很容易走入价值虚无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歧路。但这一事实同样也提醒我们,如果能通过大学生熟悉并信赖的影视媒介本身,发掘出与主流价值观一致的道德资源,那么说服力无疑将大大增强。我国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范畴。 在这个领域里所呈现的是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它表现出师资队伍的政治理论性和大学生的学习被动性。而面对大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个体行为中产生的诸多价值观困惑,电影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显然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因为我国高校开设的电影专业课程基本上划归艺术类的专业教育,侧重于拍摄技巧、剧本编写、导演理论、表演理论、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讲解。懂电影的教师只负责讲解电影,却不注重大学生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价值观问


题。同样,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公共课教师虽然已在不同程度地借用电影手段来丰富教学但他们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又较为有限,所选影片的艺术质量难有保证,有时不免将电影沦为佐证主流价值观的辅助性宣传工具。两方面的教学实践都没能有效地将欣赏电影与树立主流价值观完美融合。国内目前与此相关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开设各类影视鉴赏公共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全国高等学校从2006年秋季起普遍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大学影视鉴赏》也成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其目的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这类课程大都偏重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介绍,而不是价值观的引导,无法将审美与价值观进行有机统一。第二,市面上流行各类电影笔记书籍。近几年,各领域文化学者写作的电影随笔与观影感悟书籍大量增多,这其中包括很多专业影评人的写作,虽有深厚的技术功底与专业的解读视角,但仍囿于电影艺术本身的探讨,易流于为电影而电影的层面,能为大学生吸收的价值观资源却并不丰厚。这就给高校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挖掘艺术电影的价值观资源,利用艺术电影的感染力和时效性,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融入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之中。它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高等院校所有教师的重要职责。将电影艺术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形成高校视听伦理教育的新思路。让大学生在欣赏艺术电影的同时,得到高尚的道德品格熏陶,使艺术电影成为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手段。要综合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理论、电影美学、伦理学教育理学学科,探索伦理教育的感官化模式,重审道德情感作为行动能源的可开发性,丰富道德认知的感性化与立体化,以此达到让大学生坚定道德意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仰,落实于日常道德行为的教育目的。通过分析经典艺术电影的不同价值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辨别善恶能力和理性选择能力,找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真实状况,通过艺术电影的镜头语言来解读价值观内涵,有效地将主流正面价值观进行重新阐释,达到为学生接受的目的。第一,挖掘艺术电影的道德资源,发挥其价值观导向作用。艺术电影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终极人文关怀的电影。这类电影不同于纯粹以搞笑娱乐为目的的商业电影,而与人类历史上经典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一样,包含着创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深邃思考。它使我们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入,有利于大学生以全新的视角重审主流价值观所传达的内在精神。曾让他们深表怀疑的无私团结等概念,将完全超越他们先前的观念定式,焕发出那些美德本身所蕴藏的精神能量。 通过学习鉴赏艺术电影,大学生会发觉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道德世界。第二,利用艺术电影的媒介直观性,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道德洞察力。艺术电影以直观的形式弥补了道德教育历来以文字思维主导,图像思维缺失的遗憾,建立新的感官思维方式,以直觉体验抵达真理。看一部经典的艺术电影,不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在具体人物和事件发展过程中,逐渐剥离出精神内核。全方位的身体介入代替了单一的大脑参与,立体化的情境体验代替了直线式的逻辑推理。由我思考,我相信我看见,我相信再到我感觉,我相信。优秀艺术电影让我们看见那些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到底如何起作用,哪怕仅仅由于一个怜悯的眼神或一种疯狂的语气,我们便足以洞悉,善是究竟凭借什么成为一种撼动心灵的力量,恶又是究竟因为什么而沦为一种不可饶恕的堕落。我们最终懂得那些道理,是因为我们到了它们的存在。第三,辨析艺术电影的多重价值观,锤炼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与道德辨别力。一部优秀的艺术电影是各种价值观的复杂综合体,大学生难以准确把握,需要教师给予充分指引。艺术电影大师会在作品中创造一种类似于真实世界的复杂现实,人性的基本面貌显现其中,彼此冲突的价值观、难分伯仲的道德力量交错并存,只有具备较高的艺术敏感度和道德感悟力,才会发现那些最基本的大观念往往以隐性的形式藏于其中,不加解释易被忽视,稍加解释则大放异彩。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从复相丛生的艺术世界中分离出经典,从真伪交错的价值体系中辨别出真理,这是审美道德教育最核心也最具难度的工作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让大学生在欣赏艺术电影时能够进行理性辨析、反思推理,最终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cfbfef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