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想象

2022-11-02 18:37: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联想与想象》,欢迎阅读!
想象,联想
1、渲染与烘托

渲染与烘托都是加强艺术效果的写作技巧,且常常并提。在使用时,渲染一般从正面着眼,而烘托一般从侧面用笔。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数年来,高考曾几次就渲染设考查点。 如赵师秀《约客》一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是直接去写客人久候不至的心情,而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000高考)

而元稹的绝句《菊花》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两句,作者是在用议论点明自己爱菊的原因,在内容上不是写菊花的高洁气质,在形式上也谈不上渲染,“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是错误项(1994高考题)

可见,所谓渲染,就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在古体诗中,诸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兵车行》《葬花吟》等,由于渲染技巧的大量使用,读来每每给人一种笔酣墨畅、痛快淋漓之感。

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轮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缕彩云,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全诗只在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下来的两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001高考题) 再如李白《听蜀僧弹琴》的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句,是通过对美的对象给人造成的强烈心理感受的描写来烘托美的主体。



2、动静与虚实

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它可以是动静相衬,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1998高考题);也可以是化静为动,如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出”一“送”.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还可以是动静结合,如1999高考的杜甫《漫成一首》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眺鱼拨刺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写鸟鸣的时起时落,时有时无,从听觉上写出了动与静

的变化,使动与静和谐地融为一体(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

虚实相生是指对于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去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去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诗歌创作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即“虚实相生”。对于这一考点,可以通过两种题型进行考查:一是让考生鉴赏这一手法,二是设置干扰项让学生去鉴别。如2002年北京卷考查鉴赏《登鹳雀楼》,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干扰项:“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手法来虚写鹳雀楼的高耸。




3、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别一绝》“此地别燕丹,牝±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联想到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壮别的场面,既表达了对荆轲的一片崇敬,也借此抒发出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可以说,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诗歌创作尤其如此:没有想象,就不会有《离骚》《锦瑟》《蜀道难》,就不会有李白、杜甫、苏东坡。高考已不iL-次把联想与想象作为考查点。1997年考查鉴赏《题君山》《望洞庭》11题的A项为“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就是对这一考点的考查。

2000年上海题,《约客》《雨晴》两诗的后两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前者可使人“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后者则可以让人由“蜂蝶过墙”而去想象邻家的景色。

4、对比与衬托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某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突出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本质的手法。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将军和兵士之间的尖锐矛盾。而《村行》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两句,“万壑”“数峰”既不是相对相反的事物,也不是同一事物,其中的“有声”和“无语”,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因而把这两句诗看作“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自然就是错误的了(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

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在诗歌创作中,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所谓“绿叶衬红花”,是为衬托(也叫“映衬”“陪衬”。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指用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来作主体的陪衬,从而使主体形象更为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诸如以丑衬丑、以美衬美、以乐衬乐、以苦衬苦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干人,三干宠爱在一身”,就是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此为正衬。

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主体,从而使主体更形象、更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如以美衬丑、以乐衬悲等。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可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竟然让诗人溅泪、惊心,更显得诗人心中离乱z苦。再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也是使用了以乐衬悲的反衬手法。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比较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自然不应局限于这一范围。同时,对于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方面的内容,也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6ec30e0b1c59eef8c7b4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