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区端午习俗

2022-04-15 10:3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扬州地区端午习俗》,欢迎阅读!
扬州,端午,习俗,地区
扬州地区端午习俗

化学1501 李杰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过端午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民族多,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在这里,介绍下咱们扬州人的端午节习俗。

吃:

提到吃,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粽子。咱扬州的粽子自古就出名,扬州的粽子又和嘉兴的粽子有所区别。嘉兴粽子松软可口,而扬州粽子却紧实有嚼劲。这和包粽子的手艺有关,比较紧,有嚼劲,越吃越香。扬州人包粽子喜欢用鲜肉、香肠、红豆、蚕豆等,形状也有斧头、小脚、三角等类型。

除了粽子,扬州还有一项独特的端午食品——绿豆糕。尤以大麒麟阁的绿豆糕最为好吃。吃到嘴里又甜又香。

扬州人的端午宴要有十二红,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月月红火:烧仔鸡、红烧肉、剁老鹅、烧黄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瓣、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在过去,即使家里再穷,也要在端午这天,烧一条黄鱼,预示着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喝:

雄黄酒是端午不可缺少的。把雄黄、朱砂、蒜头、生姜泡成雄黄酒,在端午的阳光下爆晒,正午时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黄酒洒在室内户外的各个角落消毒。午”时家人同饮雄黄酒。因为只有在端午的午时才用雄黄,所以扬州人有一句俗话:“过了午时不卖雄黄”,以示时过境迁。

穿:

端午节当天早晨,大人会给家里的小孩挂上百索子,寓意辟邪。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除了“百索子”还有“鸭蛋篓”,也是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盛放鸭蛋的篓子,挂在胸前。甚至还有将蚕豆煮熟,串成珠链,也是悬挂用的。为了辟邪,小孩子们还要穿上老虎兜,套上老虎鞋。

过去扬州的女子逢年过节都要戴花,制作的通草花、绒花。端午节也作兴


戴应时的鲜花,妇女们戴上艾叶和正在开放的石榴花、“端午花”(就是蜀葵,扬州民间俗称“端午花”,再叫白了就成了“豆腐花”,红火悦目,十分喜庆。也在花瓶里插上石榴花、端午花、菖蒲、艾草等,称为“端五景” 习俗:

“躲午”:中午时分,在家用艾绒放在瓦盆里点火阴燃熏“五毒”,顿时满屋子烟雾腾腾,达到驱虫防腐、芳香开窍的功效。人们趁势走出家门,应“躲午”、“避午”的习俗。民间有句俏皮的俗话:“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当孩子们到了“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时,就表示人们已经战胜“五毒”,平安地度过了五月。于是就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包饺子庆贺,这也是一项有寓意寄托的习俗,扬州人叫饺子是“弯弯顺”,谐音“万万顺”。

划龙船: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端午节划龙船赛龙舟是旧时扬州最热闹的风景。清人《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午节赛龙舟,蟹足八支争打浆,猪脬几个比抛球,夺标闹中流。”扬州人还有一句俗话:“又吃粽子又划龙船”,用以调侃那些“鱼和熊掌兼得”的人。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洗香草澡:过去扬州的各家老浴室澡堂,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就应时推出香草洗浴,将成捆的艾草、菖蒲等“五毒草”泡在大池里,让浴客洗香草澡,去污解毒,提神活血,预防在夏天害皮肤病、生疮生疖子。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526e4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