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2022-12-09 06:1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欢迎阅读!
曲调,导入,有情,课堂,语文
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语文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以见一斑。 一、悬念导入,扣人心弦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总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总的来说,悬念的设计新、精、,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既可浓缩全文,也可截取片段;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省、留有余味、引人入胜。如某老师在教学《祝福》时,用祥林嫂是自杀的还是他杀的设置悬念导入。

需要指出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卖关子、设卡子,那样就失掉了悬念的意义,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了。 二、故事导入,妙趣横生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咬文嚼字》一课时,就可运用如下故事导入: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咬文嚼字》这篇课文注重说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接受,用一个故事导入就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诗歌导入,意蕴厚重

中国是诗的国度,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青少年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有的学生还专门备有笔记本,广泛收集。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是这样导入的: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简短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学生全情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歌曲导入,先声夺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的导入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中学生大多爱听歌曲,许多学生都随身携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听歌,有时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听。鉴于此,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可以从歌曲《丁香花》入手,使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丁香情结。教


《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传达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下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司马迁之《鸿门宴》。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五、情感导入,动人心扉

俗语说:情之所至,金石为开。以情动人,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极好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教师一上课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讲《春》一课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春天,你展现出明媚的阳光、缠绵的丝柳,黄鹂啼婉,繁花争艳……”抒情语调的吟诵配着明快的音乐使学生沉寂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 六、意境导入,诗情画意

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可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优美的意境之中。比如我在教学《说木叶》时,时令正值春天,我灵机一动,作了如下的导入:现在窗外正是莺飞草长、春意盎然,然而我们这节课却要把大家带入另一个季——秋天。叶落知秋,诗人伤怀。看到北雁南飞,落叶飘零,《西厢记》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湘夫人》中惆怅的湘君:袅兮球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哀怨的思妇: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渡河北》也有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的名句。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叶成为古代诗人们笔下钟爱的一个形象。木叶是什么?为什么诗人们如此青睐它?让我们走进作家林庚的《说木叶》中去解开谜团。学生被优美的意境深深吸引,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情境。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老师要舍得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优秀的导语设计,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好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它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0ea17e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c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