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昌龄《闺怨》和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古诗词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王昌龄《闺怨》和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答案】
1.B
2.王诗触景生情。“忽见”句所引起的联想、感触,与少妇登楼前的“不曾愁”大相径庭,“忽见”二字看似突兀,实则是不经意地蓦然瞥见“陌头杨柳”,勾起她对“夫婿”的深切思念,于是后悔当年让他博取功名而致千里相隔。
李诗婉曲见情。“深知身在情长在”已将前面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最后却转以婉曲(通感)作结(以景结情),怅望“水声”,反映J’他对亡者深刻怀念的怅恨茫然,也似乎传递出逝者如斯的叹息。 【解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分析有误。少妇不经意地流目瞩望,“忽见”陌头杨柳,马上想起相隔千里的夫婿.甚至“悔教夫婿觅封侯”,旨在表现对夫婿的思念,体现了“闺怨”的题意。故选B项。
2.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本题明确要求从抒情的角度分析赏析两首诗中三、四句。答题前,先仔细研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重点抓住两首诗中的三、四句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句中是如何传达情感的。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句中写的是闺中不知愁的少妇,在春光大好的日子上翠楼赏景,“忽见”一词,是情感的转折点,不经意之间看见远处“陌头杨柳”,勾起她对“夫婿”的深切思念,于是后悔当年让他博取功名而致千里相隔。这里是触景生情。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诗人已是绵绵深情,“深知身在情长在”又将这种深情加深了,怅望“水声”表现他对内心的怅恨失意和茫然。是以景结情。 【点睛】
解答此类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赏析能力题,涉及到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1dbff79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7.html